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近年来,重庆出台系列金融惠企政策,通过开展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试点、建设融资服务平台、创新金融产品服务等举措降低企业获贷门槛,提升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便利度和满意率,切实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市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成效显著。
企业获贷门槛降低 提升融资获得感
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是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顽疾。
针对这种情况,2020年4月,重庆正式启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采取统一登记、信息共享、分类评估、多维增信等举措,通过担保增信等方式降低企业获贷门槛,切实提升企业融资获得感。
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全市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为市场主体统一办理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四类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共计开展动产抵押登记5.2万笔。
“市内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查询更全面的动产和权利已担保信息,精准掌握企业动产和相关权利信息,降低和控制信贷风险及成本,使得担保融资渠道愈加畅通,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效率大幅提升。”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降低了企业获贷门槛,提升了企业融资获得感。
重庆近年来还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特点,积极探索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的融资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此项试点让科技型企业凭借自身知识价值就能取得授信额度并获得贷款,无需再向银行提供抵押、质押、保证金等。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已促成合作银行累计向9085家(次)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57.38亿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109.44亿元。其中,有1479家企业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
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提升获贷便利度
在着力降低企业获贷门槛的同时,重庆也注重提升企业获贷便利度。
近年来,重庆市级各部门以科技赋能、数据赋能为驱动,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手段,开发“信易贷·渝惠融”“渝企金融”“渝快融”“长江渝融通”等公益性融资服务平台,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架起“服务立交桥”,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直达性和便捷性。
如,2022年3月,市发展改革委与重庆银保监局联合推出一体化信用融资服务平台“信易贷·渝惠融”,依托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14个大类、37项信息全面归集,覆盖全市100万企业、200万个体工商户。
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上述融资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手机端的在线注册、融资需求发布等,放款时限一般在13个工作日以内,多家银行普惠贷款业务全流程时间仅3—7个工作日,部分信用类贷款甚至可实现“秒批秒贷”。
金融服务助企纾困 提升企业满意率
2022年3月,重庆天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因650万元贷款即将到期,公司资金周转又出现暂时困难,公司负责人被贷款到期转贷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好在重庆农商行推出的小微企业贷款自助续贷服务,及时为公司解了围。
天运医疗得以纾困并非个例。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出台多项金融政策措施,持续帮助受困市场主体渡难关。
如,2021年9月底以来,重庆推动辖内85家银行、37家支付机构落实包括银行账户服务费、人民币结算服务手续费、电子银行服务收费、刷卡手续费等在内的支付服务降费政策,切实提升企业在办理支付相关业务时的获得感和满意率,为小微市场主体减负纾困、稳健经营提供了助力。
2022年6月,重庆又出台《重庆市金融支持稳住经济大盘若干措施》,提出了14项具体措施。其中要求:做好受困行业企业的接续融资服务,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
来自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和重庆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全市金融系统累计走访各类市场主体超过40万户,并为其中27万户发放贷款超1760亿元。同时,累计为逾10万户信贷主体延期各类贷款933亿元。(本报记者 黄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