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老湖镇前茶棚村的侯召明家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侯召明从20多岁开始打鱼,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自东平县实施清网净湖、退渔还湖工程以来,侯召明作为退船还湖的无地渔民,告别了“水上漂”,没有了收入来源。
“是政府给俺安排了工作,让我生活有了奔头。”作为退船渔民中的一员,侯召明被安排到环湖生态防护带管理员公益性岗位,每天在东平湖边进行林木修剪、种植等工作,为东平湖生态保护尽一份力。
(资料图)
近年来,东平县人社局聚焦聚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主动扛牢责任,强化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东平湖生态保护条例》,充分发挥人社职能作用,着力打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技能培训、社保兜底、人才支撑系统组合拳,展现黄河战略的“东平人社担当”。
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
退船渔民湖边“再就业”
像侯召明一样的退船渔民在东平湖边数量不少。退船以后,部分退船渔民转产转业,找到了新的谋生渠道,但也有一部分渔民由于年龄、身体、技能等各种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渔民为了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牺牲,必须为他们排忧解难。东平县人社局根据东平湖生态保护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做好群众就业与生态保护结合文章。他们在精心调研和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开发917个环湖生态防护带养护员和山林巡护员岗位,安置沿湖8个乡镇(街道)有就业意愿的退船渔民。经过报名、筛选、公示、培训等环节后,917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实现了退船渔民就业和生态保护的双促双赢。
目前,东平县共有3264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他们活跃在东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银山镇公益岗人员张红(化名)说:“自从有了这份工作,我也有了固定收入。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好好干!”
“我们在第一批城乡公益性岗位设置的基础上,聚焦生态环保、疫情防控、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小型水库巡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等领域,将进一步开发第二批170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东平县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行动
各类人才在基层稳心扎根
“我在乡镇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现在政策越来越向基层倾斜,乡镇补贴随着服务基层年限年年涨,今年我又评上正高级职称,感觉服务基层教育的热情更高了。”梯门镇中学老师柏立峰说。
为破解基层留人难问题,东平县人社局落实乡镇补贴、职称评审向基层倾斜等政策,着力破解乡镇留人难问题,有效稳定了乡村人才队伍。
同时,该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统筹乡村振兴战略,组织落实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推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实施,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村工作,持续强化海外留学人才、青年人才、专技人才、技能人才引育留用。近年来,东平县先后将800多名各类人才充实到乡镇和基层,为乡村振兴和黄河战略的实施增添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集众才,用众智,汇众力。东平县积极支持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搭建乡村振兴技能服务平台,发挥技师工作站资源作用,有效满足乡村产业技能服务需求。
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东平县宝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今年开展了12个专家服务基层项目,邀请42人次专家参与服务活动,帮助解决了50个基层问题。”据悉,像宝岛农业科技这样的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在东平县有3个。
社保兜底+技能培训
构建幸福美好“钱”景
“感谢政府对我们这些困难人员的帮助,为我们缴纳社保费,真的太感谢了。”低保人员李大宝说。
为加大重点人群救助力度,东平县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精准发力,2022年,共为11616名特殊困难人员代缴最低档次居民养老保险费116.16万元。
张桂萍是新湖镇窦府营村的一名困难群众,丈夫常年卧病在床,生活困难,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感谢人社部门的培训,让我有了门手艺,能挣钱了,生活也有盼头了。”张桂萍说。
据了解,东平县人社局持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聚焦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开展有特色、有前景、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商运营、小儿推拿、养老护理员、家庭服务员、保健按摩师等培训,培训农民工524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