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发展质量效率提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企业对用工需求也正发生蝶变。近日,记者采访了陕西西安市部分制造业企业、相关群体以及专家学者,以探寻“老牌工业城市”西安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折射的用工之变,以及面对制造业企业“招工难”,多方如何“破题突围”。
产业智能化转型加快
但用工需求仍不断增长
(资料图)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近年来,随着西安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在智能化趋势中加速升级,机器人应用服务走进企业的厂房、车间,替代原有的产业工人,完成流水化作业,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但同时,企业智能化改造背后,并未出现工厂缩减招工现象,企业用工需求仍呈持续增长态势。
春节过后,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的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施工现场,工程设备轰鸣,生产厂房正加紧建设。“我们是一家装备制造企业,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机器手臂正布局应用于新厂房,但企业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用工需求却没有减少。”三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西安地区负责人陈志超说,企业转型升级后,2025年企业产值预计100亿元,往后预计每年都需要新增400到500人的用工量。
同样,作为一家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招聘部经理刘远告诉记者,企业近年来虽然布局智能化生产,但随着企业产值不断增加,市场增量提高,用工需求量仍不断增长。“2021年,企业对工程研发人员需求量是300人,对一线技术工人需求量是160人;到2022年,对工程研发人员需求量是310人,对一线技术工人需求量有600人,企业每年新增用工需求量都持续稳定增长。”刘远说。
而在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人事部副部长王毓看来,企业转型升级虽然替代了一定的劳动力,但很多精细化的操作,机器始终无法替代人。“一些精细化的操作背后依然需要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参与,才能保障产品品质。”王毓说。
在采访中,很多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企业也按下了“加速键”,加快产业布局,这背后依然是庞大的用工需求。
根据人社部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登上榜单的有车工、焊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技术类工种,可以窥见,制造业及相关岗位用工缺口依然存在。同时,有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达到6200万人,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作为一家主要服务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捷登人才科技集团董事长乌国辉认为,近几年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的快速增长从数据上足以看出来。“拿公司近两年的就业输送数据分析,2021和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100人以上)用工需求增长率分别为367%和91%,2021年公司给用工企业精准输送8000多人,今年预计能达到1.2万人。这些都说明,制造业企业总体用工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乌国辉说。
“招工难”症结在哪?
产业转型升级倒逼工人转型
在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近年来,虽然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长,但“招工难”依然存在,尤其是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难以满足企业需要。
“作为一家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现在在职员工中普工大约占30%,技工约占60%,管理人员约10%。”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高级经理汪泉说,在企业升级转型发展背景下,企业今年预计招聘岗位中,对技能人才新增岗位需求量占比超过80%。
在采访中,受访企业普遍表示,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一线操作熟练工和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高端人才缺口最大,一线熟练工与高端人才比较紧缺,结构性矛盾待破解。“作为一家科技制造企业,我们对技能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但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比较明显。”西安市西无二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娜说,比如在去年的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中,他们想招用22名技术工人,最后仅招聘到11人,技术研发人员招聘也难以满足需求。
西安天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龙表示,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自动化覆盖面积不断增加,人工劳动岗位减少,自动化生产技术以及维护维修用工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人员形成了“挤出效应”,这就需要产业工人同时转型升级。
记者调查发现,在制造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过程中,制造业的人力资源供需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这是造成当前制造业企业用工难的重要原因。
而除了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工人转型升级,就业选择多元化也是制造业“招工难”的重要因素。在采访中,多位企业人资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招聘中,很多年轻群体就业选择多元,“退二进三”更加明显,不少年轻人更青睐服务业。“年轻人就业选择多元后,有时候企业管理、福利待遇等各方面条件不够好,都会成为他们离职的理由。”乌国辉说。
“长期来看,技能人才和高级人才培养周期长,数量相对较少,同时新生代人才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职业选择丰富多样,他们看重工作的自主性,对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企业行业更加青睐,对传统制造业的关注相对较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张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本土制造企业急需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队伍。
保障用工需求
多方全力“破题突围”
为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缓解就业结构矛盾,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人社部门等正全力“破题突围”。
保障企业用工,需要从劳动者入手。“除了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技工院校合作挑选符合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外,我们在选人用人上更注重劳动者的个人素质,只要基本技能过关,在确定用人后,我们会进行‘三级培训’,整个培训过程大约两个月,以满足企业一线生产需要。”刘远说。
在采访调查中,记者发现,为缓解劳动者和企业需求技能错配问题,制造业企业会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为期2-6个月不等的岗前技能培训,而这个过程为企业用工提供了保障。
“为稳定企业人才,在人才成长方面,我们建立完备的成长渠道;薪酬激励方面,年底会发年终奖,设置股薪奖、项目增量毛利等,这都是为了更好留住人才。”三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齐天霸说。
开展定制化技能培训、定向专场招聘、设立专业人才项目……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精准化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他们也在不断探寻突破。在采访中发现,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除了推动技能培训班建设,还从自身专业能力入手,开启数字化转型升级,众多人力资源业务迈向“云端”。
“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是对人力资源服务信息、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过程与服务结果进行数字化,有利于提高服务效能。”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萧鸣政说。
而同样,如何保障重点用工企业用工需求,推动招工求职供需对接,也考验着地方人社部门。
“针对‘招工难’问题,我们持续扩大用工服务保障专员队伍,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市、区县(开发区)人社部门处长、科长深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精准对接,帮助解决用工近3.8万人。”西安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在知名招聘平台设立西安重点企业人才引进信息发布专区,为西安市规上工业企业、重点保供企业等提供免费信息发布服务,累计为890余家重点企业发布用工岗位4.7万余个。
“满足制造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从长远来看,一方面要持续加大企业自身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制造业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要以校企合作方式招揽后备人才,制造业企业可联动西安市本土高校,打造校企制造业精英班,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制造业企业;同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应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持续提高技能人才和高级人才薪酬奠定基础。”张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