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这么便捷,只需通过手机APP业务端申请办理即可,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王静说。王静曾在广州工作,因工作调动需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在15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理完结关系转移业务。
(资料图)
近年来,河北省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紧盯群众反映强烈、办事频率高的社保事项,着力疏堵点、治痛点、解难点,拓展社保服务跨省通办,全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品牌。
建立标准
加强跨省通办宣传引导
2021年9月,河北省印发了《河北省第一批高频人社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办事指南》,对18个第一批跨省通办事项的办理材料、办理方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咨询渠道等内容进行了细化,统一全省跨省通办服务事项标准,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2022年底,河北省人社系统进一步完善标准文本,清理服务事项,优化办事流程,精简证明材料,制定了《管理规范》《事项目录》《办事指南》《经办规程》《业务表单》《流程图》6项标准,建立了全省统一完整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
按照跨省通办改革工作要求,河北省通过河北人社官网、河北人社微信公众号、经办大厅LED显示屏、印制发放跨省通办服务指南和明白纸等渠道,多方位向广大企业和群众宣传跨省通办服务,着力提高企业群众对跨省通办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让企业和群众体会到高效便捷的社保服务。
数据赋能
推进跨省通办协同共享
张海军的父亲是邢台市一名退休职工,退休后生活在北京,每年都需要进行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自从养老认证能够在网上操作后,他通过“河北人社”APP在线上完成认证,简单又快捷,省去了来回奔波麻烦。今年,他还没来得及去刷脸认证,养老金就已经按时发放了。通过咨询邢台市社保中心得知,工作人员已经通过大数据比对为他进行了静默认证。
“对很多退休老人来说,每年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都是件麻烦事,如今有了静默认证,再也不用为这件事操心了。”张海军说。
依托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河北积极推动跨省通办工作落实落细,深入推进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数据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行寓认证于无形的资格认证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核实退休人员的领取养老金待遇资格。一体化服务平台纵向联通人社部83项跨层级跨部门共享数据,横向汇集省内公安、民政、卫健、交通、统计、市监、住建、税务等17个部门数据,打破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与殡葬、就医、乘坐飞机高铁等实名验证场景的信息共享。
为推动实现京津冀跨省(市)异地居住参保人员领取养老、工伤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三地共同签署了《异地居住人员领取养老、工伤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合作三方框架协议书》。2019年以来,河北省已连续五年开展待遇资格互认和认证数据比对工作,最大限度为京津异地居住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
贴心暖心
提升跨省通办服务效能
李涛原为河北航空有限公司职工,2023年3月因跨省流动就业,需要将河北省社保中心参保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北京市海淀区社保中心。李涛通过掌上12333手机APP在网上办理了转移申请。从收到北京市海淀区社保中心的联系函到河北省社保中心办理完成,总计用时仅10个工作日,低于国家要求的15个工作日办理时限,且办理过程全程网办,真正落实了不见面、跨省办。
河北省聚焦企业群众贴心暖心服务,努力优化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构建全时在线、渠道多元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线上一网办、线下一窗办,推进更多事项向电脑端、移动端、自助服务端等拓展延伸。通过建设全省一网通办平台,开通电脑端、移动端、自助服务端网报系统,实现办事申请、进度查询、结果反馈、服务评价的全程网办;整合线下服务窗口,全省经办机构大力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综合窗口出件的综合柜员制经办服务模式,有效解决办事需要跑多个窗口的难题。通过识别参保人社保卡、身份证、电子社保卡等身份凭证,群众可直接在自助服务区办理查询参保信息、打印社保缴费凭证等多项跨省通办业务。
截至2022年底,河北省23项社保跨省通办业务全部与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对接,通过全程网办、多地联办等方式实现跨省通办。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手机APP、电子社保卡渠道(包括微信、支付宝等)提交转移申请,全面实现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办事群众零跑腿即可办理关系转移。据统计,2022年全省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跨省转移业务超过20万笔。
目前,河北省社保中心已顺利完成企业、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部级平台对接,并与京津地区实现网上互联互通,正在加快推进社保关系转移信息数字化转型与数据质量提升,对各险种转移接续功能进行集成,实现转移办理、超期业务查询统计和督办等功能,提高跨省社保转移业务办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