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资讯丨双碳时代下的绿色金融“方法学”

本报记者|公欣

对于“双碳”,绿色金融意味着什么?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一语道破“玄机”:绿色金融作为一种针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够为碳减排相关项目、产业赋能,通过多种手段,促进碳减排,抑制碳排放。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更清晰,也为绿色金融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王遥告诉记者,“双碳”目标下,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较为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国家。


【资料图】

“基于转型金融等可持续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能够为高碳行业转型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避免‘一刀切’撤资而引发的新生风险,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王遥对记者表示,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等多种形式,可以撬动民间资本,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领域投资活动,切实为国内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随着碳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碳金融也将随之发展,以此吸引更多碳排放主体及投融资主体进入碳市场,进一步提高碳市场活跃度。同时推动形成从即期到中长期完整的碳价格曲线,引导中长期低碳投资。”王遥说。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金融在推动低碳产业发展与高碳行业减排的过程中,也将促进经济生产活动与生产主体关注自身碳排放、并共同探索规范有效的碳减排方法学。据王遥介绍,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鼓励金融机构至少每年披露一次环境信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配套出台《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为金融机构碳核算提供方法学,将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及投融资活动的碳排放量、碳减排量纳入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这也将倒逼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将降低碳排放作为重要工作。

“当前,如何共同围绕‘双碳’发展的切实需求形成产业导向、金融导向、财政支持等合力,仍有待进一步深化。”王遥告诉记者,尤其是基于“双碳”目标下总体部署、系统推进的基本要求,更需要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当前,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在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中占据主要地位,其他产品的规模仍存在发展空间。王遥认为,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绿色金融产品应用亟待进一步深化,包括新兴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类等可支持高碳行业转型的金融产品的应用也需进一步扩面。

“金融机构需要持续提高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持续深化对环境、社会、治理风险(ESG风险)的识别与管理。”王遥表示。

与快速发展的绿色金融形成较大反差的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尤其绿色金融的运用需要整合金融、产业、环境等多维知识体系,对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要构建专业的人才团队,仍有待加强对从业者和利益相关人员的绿色金融知识培训。”王遥强调。

毋庸置疑的是,“双碳”时代下,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未来绿色金融应如何发力和布局?王遥认为,首先应从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对此,她提出四点意见:

一是持续深化拓展绿色金融的内涵,从传统的仅限于支持绿色领域向支持高碳行业转型领域拓展,增强绿色金融供给能力,与“双碳”下产业转型需求相协同。

二是进一步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耦合,尤其是地方在落实产业转型过程中,出台相匹配的金融支持政策,防止金融与产业的割裂。

三是持续落实绿色金融激励政策,尤其是在绿色金融发展尚处于初期的地区,通过绿色金融相关政府贴息、优惠利率、上市绿色通道等政策便利激励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性。

四是适当引入推动绿色金融的约束政策,包括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将自愿性试点工作向强制性转变,探索完善贷款人法律责任制度等,增强绿色金融的执行力。

此外,王遥还认为,加强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助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框架、要求、标准和流程方面达成全球共识,对我国及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及可持续发展都将带来益处。

责任编辑:316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