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讯:等候60多年,只为再看兄弟们一眼

华夏经纬网
2022-09-15 08:54:16

等候60多年,只为再看兄弟们一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志愿军老兵李维波追忆“再也回不来”的战友

9月13日,志愿军老兵李维波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参加活动。本报记者潘昱龙摄

每年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时,迎接的队伍中总有一位身着军装、两鬓苍白的老人。他挺直腰杆,目视前方,抬起右臂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只要听说兄弟们回来了,我都要去接他们。想再看看战友,告诉兄弟们‘他们的血没有白流’!”90岁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说。

几天前,李维波再次拿出那套珍藏已久的老式军装,小心翼翼地挂上军功章,整平后放进衣柜,等着迎接今年的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时穿上它。

“昨天的事情我都忘了,但是70多年前的事情我忘不了。”李维波说。

1950年10月,李维波从东北军政大学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志愿军高射炮兵第504团学习苏式高射炮。后又被分配到驻吉林省辑安县(现集安)解放村志愿军高射炮兵第501团二连,负责保卫中朝通道辑安鸭绿江桥和朝鲜满浦。

为了保卫辑安鸭绿江桥,李维波从分到高射炮兵第501团二连的那天起,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将近三年时间里,他几乎没离开过自己的炮位。“无论冬夏,晚上都睡在炮位旁边。最远就是到炊事班打饭、打菜,距离炮位也不过200米。”

战场艰苦,陪李维波挨过那段日子的,是一个个难忘的战友。“冻脚不?凉不凉?”当时冬天气温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班长经常这样小声问李维波,怕他冻坏了。班长看李维波在炮位上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就跑去苞米地里,用捡来的苞米皮做了一个小坐垫给他。

今天,已是耄耋老人的李维波回忆起班长用苞米皮做的小坐垫时仍满脸幸福。

可是,自从回国之后,李维波就再也没有见过班长。“我回来了,可我的战友,有的再也回不来了……”每每想起这些,李维波的眼圈就红了。

2014年,第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得知这一消息的李维波激动不已。“60多年过去了,战友们终于回家了。”

那天早上5点,天刚微亮,李维波就穿好军装,独自一人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静静等待。

当载着棺椁的车队驶近陵园门口时,李维波摘掉军帽,挺直腰杆,对着车队缓缓抬起右臂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直到最后一辆礼车远去。那一刻,他仿佛又看见一个个熟悉的面庞:他们戴着红花,穿着军装……

“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我知道,你们都是我的战友、亲人,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李维波嗓音嘶哑,喃喃说道。

从那时起,李维波每年都会穿上那件珍藏的军装,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迎接那些阔别祖国多年的战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祖国的怀念,亲人的怀念,终于实现了。”李维波一字一顿,哽咽地说。

“我忘不了那段烽烟岁月,更忘不了献出生命的战友。”李维波说,他要替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尽责,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每年清明节前后,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总是身穿整洁军装,胸前戴满纪念章,不辞辛苦地为前来参观的人们做免费讲解,讲述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讲述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如何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奋勇杀敌……

“到这儿来讲解,既是想告诉大家志愿军战友的英勇事迹,也是想陪一陪那些还没有找到家人的无名烈士,告诉他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会永远想念他们。”李维波说。 (本报记者赵洪南、翟啸山、武江民)

责任编辑:454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