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满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 大学开展美育价值何在

华夏经纬网
2022-12-14 08:58:58


(相关资料图)

近期,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两个学分方能毕业。此举引发广泛关注。  

美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以制度手段大力推广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公共艺术课程,契合推进高等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大学要培养的不仅是某一领域的专门人员,而且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审美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在大学普及美学教育,看起来是今时今日的“新要求”,实际上是对科学教育理念的沿袭和发展。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曾主张“美育救国”。蔡先生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提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他在《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中又提出:“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的知识,而普及于社会。”说到底,美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教会人们“发现美、懂得美、欣赏美、应用美”,而这正是提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审美水平的基础。  

在大学普及美学教育,看起来是一种“务虚”,实际上对应着现实。远的且不说,单是一些摆在明面上的丑建筑、丑雕塑,就令人不忍直视。不论是酷似看“惊悚片”的四川绵阳九皇山巨型人像玻璃桥,还是“形同泡脚桶”的山西某市博物馆;不论是饱受诟病的某地“大背头佛像”,还是屡见不鲜的各类裸露、夸张、变形、低级趣味街头雕塑,一些公共建筑的审美水平委实不敢恭维。

除了“辣眼睛”的丑建筑、丑雕塑,那些美丑不分的综艺节目,“吼书”“喷书”等哗众取宠的书画表现形式,都强烈呼吁着人们提高审美素养、形成共同美学判断。“加强美育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一届年轻人的审美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城市、乡村面貌如何,对应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如何。  

近年来,我国在建立美育教育体系上作出一系列安排。2020年10月,两办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此次又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提升我国美育教育的体系化、系统化。  

美育是一个观察美、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是一种“打基础”的素养和能力。积极看待、热情拥抱大学美育教育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各阶段美育教育师资力量尚有较大缺口,一些地方在美育教育的场馆、设施投入上还有诸多不足,尽快补齐资源上的短板,才能跟上美育教育全覆盖的要求。  

李思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303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