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赵晓娟 记者郭建军报道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招商引资逆势上扬、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高质发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过去一年来,晋中全市上下铆足干劲共同努力,展现出高质量社会发展的强劲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
(相关资料图)
营商环境之“优”促项目建设之“进”
在晋中,“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已蔚然成风,其中,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建成了“全天开放、全程自助、全年无休”的政务自助服务超市,寿阳县建成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灵石县利用微信公众号打造了智慧大厅——云大厅。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项目是第一支撑,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在拼抢“开门红”、奋力开新局中,晋中市把企业满意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标准,问题第一线解决,要素全周期保障,服务最前沿跟进,全心全意当好“店小二”,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火力全开”“大干快上”,为未来发展蓄势赋能……
在大幅压缩办理时限上,晋中市坚持科学高效导向,将人防批准手续调整为规划许可并联办理事项,不再作为前置必要条件;将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开工前办理,在工程施工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通过优化时序,将平均审批时间由80个工作日左右压减至50个工作日左右。
在大幅精简审批事项上,晋中市坚持系统集成导向,将建设内容单一、技术方案简单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合并审批;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与招标方案核准合并办理。通过事项合并、并联举措,将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由平均35个打包压减至11个。
在大幅优化验收流程上,晋中市坚持协同互通导向,企业自主验收完成后,向审批部门提出联合验收申请,审批部门按照“综窗”“代办”的模式,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组织具有验收职能的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联合验收,各单位不得互相依托,私自设置验收前置条件,在通过联合验收后现场出具联合验收意见书,并同步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办理。项目单位无需单独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验收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营,验收不合格的限期整改。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晋中市营商环境为项目发展提供了“硬支撑”,吹响了全市项目集中攻坚的“冲锋号”,唱响了全员抓项目的“奋进曲”,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筑牢坚实支撑。
铺排16个民生项目,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民生,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去年以来,晋中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办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截至2022年12月底,16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其中8件超额完成。
一桩桩民生实事从承诺变为现实,稳稳地托起了百姓的幸福生活。2022年,全市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0420人,完成率120.11%;新增技能人才16238人,完成率101.49%;新增高技能人才1289人,完成率128.90%;全市251个老旧小区已经全部改造完成,完成率100%;全市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达19123人,完成率117.68%;全市对5398名残疾人提供救助服务,完成率115.99%。其中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230名,完成率118.56%,疑似残疾评定4308名,完成率110.46%,为860名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项目,完成率153.57%。
不断满足群众的新期待,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把政策落实抓紧抓实抓细,要让好政策、好措施应享尽享,让更多人在创造美好生活中开足马力。
晋中市人社局高度重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目标任务、培训进度等各项工作进行细化,责任到岗到人,建立双周调度和月报告制度,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市司法局出台《晋中市2022年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惠民工程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强化跟踪回访,掌握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条龙”公共法律服务。市红十字会快速推动任务落实,仅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全市74个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机)配置点设立,还开展救护培训97场,受益人数达6253人次。
一年来,晋中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打造农业强市,“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随着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四季《宗艾镇——吃亏是福》的播出,寿阳县宗艾镇下洲村成了人们寻觅乡愁的热门去处。该村充分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古村落建筑的特色优势,用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旅游重点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多个名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打造艾商文化和乡村旅游的结合体。如今,在下洲村不仅长出了优质蔬菜,还“长”出了传统小作坊、民俗美食街、古村客栈等现代范儿的新产业。年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万元,广大村民也收获了真金白银。
近年来,晋中市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聚集资源要素,推动政策落实,强化项目支撑,加强示范引导,推动农业农村与信息、旅游、文化、康养、餐饮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合作社+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强化利益联结、“田间市场+电商”搭建融合平台、“农业+文化+旅游”拓展农业功能等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奏响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田园欢歌。
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主力军。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达到226个、省级以上102个、国家级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726个,家庭农场4900个,涌现出晋中青年农民联合会发展南果北种、鱼菜共生等先进典型,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加快推进乡村e镇项目,搭建农产品电商直播平台,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直观便利的全品类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推介和培育出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产品质量优的晋中特优农产品品牌,积极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
晋中市持续在“三产”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上下功夫,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丰富“农事体验”和“休闲观光”内涵,做足乡情乡韵乡愁文章,推动国家级传统村与乡村旅游重点村镇、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串联成线,推出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滑雪四季乡村旅游线路,努力走出以农推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新路径。
走好有机旱作农业“金光大道”
扛起晋中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
万物竞发之时,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食用菌种植基地,是一幅热火朝天图。园区最新研发的食用菌给料机实现了一人完成菌棒的灌装、封存,大大节省了人工,8小时满载负荷便可生产5000棒。
近年来,晋中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晋中国家农高区将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持续科学实施“22510”行动的基础上,继续在有机旱作农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种业创新等方面发力,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农高区,坚定不移走好现代农业强市之路。
在有机旱作农业方面,晋中国家农高区强势推动有机旱作示范园建设,加强与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各类科研院校(所)合作,配套实施集成化试验示范,继续推动有机旱稻、有机谷子、有机高粱等特色种植业发展,有效促成良机、良艺、良种高效配比,拓宽有机旱作农业种类,做强有机旱作农业文章。
精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晋中国家农高区将继续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山西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综合实验中心、农高区科技成果展示转化中心、晋中国家农高区认证中心、谷子研究所、中国北方林果苗木繁育中心、北方旱稻研发中心和农高区乡村振兴实验室十大科研平台搭建,充分完善各类要素,立足产业前端、着眼产品开发,吸引高端人才,加快提高农高区核心竞争力。
立足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晋中国家农高区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健全体系,重点推进谷子、藜麦、玉米、晋汾白猪等特色品种联合育种攻关,建立集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种业技术创新研发和良种产销为一体的体系,构建“粮、果、蔬、牧、药、林”种业技术体系,加快种业振兴,为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蓝图绘就,策马扬鞭,晋中将继续抢先争优、拼闯实干。高质量发展的图景令人向往,奋进的晋中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