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理想抢了谁的市场,但理想抢了纯电车的充电桩,是这个五一假期新能源车圈比较欢乐的话题。
这个现象说明了几个问题,理想汽车的用户真的很节省,增程式汽车的多种动力解决方案相比纯电动车更为实用,最重要的一点,理想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了。
今年4月,理想汽车已经实现单月销量突破2.5万辆的新纪录,从销量层面上看,目前已成为除比亚迪和埃安外,中国市场最成功的新能源自主车企。此外,理想汽车4个月售出78,265辆新车,按此势头发展下去,2023年实现同比翻番,轻而易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理想不“理想”,但很务实
李想曾表示,理想汽车的销售预期是今年一季度完成5.2万至5.5万的新车交付量,二季度争取实现单月2.5万至3万的新车交付。从交付数据上看,理想汽车一季度共完成52,584辆新车交付,4月份也已经实现月交付超过2.5万辆的成绩。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是务实的,我们不能说理想汽车将吹过的牛都实现了,可以说其正按照自定的预期稳步前行。
理想汽车今年的财报电话会上,李想预估了今年30至50万售价区间SUV的市场销量,将达到140万辆至150万辆,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将2022年9.5%的这个售价区间的SUV市场份额增加一倍,也就是年销28万至30万辆车,以目前的销量表现来看,理想汽车对自身的年销预估非常精准。
理想目前亟待解决的仍是产能问题,目前现有的两大工厂中,常州工厂能够提供年产20万的产能;北京顺义工厂目前仍在改造中,计划于2023年年底完成改造,年产能达到10万辆,届时将生产纯电动车型。按照2021年三季度沈亚楠(原理想汽车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在财报沟通会上的说法,理想预计到今年年底能实现50万每年的年产能设计标准,若采用两班生产,总产能将达到近70万辆。
这样务实的理想算是从造车新势力中脱颖而出了吗?以目前理想的销量走势来看,相比于同期一起成长的友商,理想是稳中带升的一个。反观“蔚小”,在走高和走低之间疯狂摇摆,无法稳定销量趋势,也就无法奠定品牌基础。换言之,新势力的争夺中,理想已经走在了第一梯队,无论是运营模式还是收益,亦或是品牌力,都已经甩开了友商。
但目前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且不谈理想2025年能否完成自己期望的160万年销量,目前能否将月销2万至3万这个成绩保持住才是更务实的想法。
30万至50万售价区间的SUV,还有多大的市场体量
理想虽算不上豪华品牌,但一直在抢豪华品牌的饭碗,但这碗饭真的这么容易吃吗?
网通社销量数据统计,2022年豪华品牌全年销量市场份额达到19%,这一数字进入2023年后持续上升,今年1至3月份豪华品牌市场份额分别为20.37%、20.48%和22.85%。换言之,价格较高的车型正成为市场新宠,且豪华品牌更有这方面的市场优势,几十年的品牌力早已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既然不包括理想在内的豪华品牌展现出了市场潜力,那么售价直逼豪华品牌的理想到底抢了谁的市场?
从两方面来看,在市场增量微乎其微的情况下,即使豪华品牌整体市场份额在提升,理想仍可以从较为边缘的豪华品牌中抢到一些市场份额;另外,在造车新势力自身的内斗中,除蔚来外,几乎没有全产品矩阵能跟理想对应的品牌,理想具备天然的产品结构优势,获得了大部分这个级别需求的用户。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售价较高的豪华品牌目前也在通过降价促销和产品价格下探实现用户增长,这或成为高售价车型未来的发展趋势,除少数豪华车型仍坚守一拨小众市场,面向大众化市场的高端车型还是要以价换量。相比之下,旨在步入财务良性发展的理想因单车成本问题,目前无法通过价格战去与竞品竞争,更好的竞争途径或只有产品下探,推出更多廉价产品。前提是,理想目前是否有能力打造出既维持高端属性,又实现价格下探的产品。
或许会有人说这种“既要又要”不符合产品逻辑,但别忘了,造车新势力直到目前都是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换取市场份额,这种状况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改变,毕竟仅成立短短几年的车企想要做成形成规模的品牌,且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能源车市中已经有无数个这样的例子,因整车成本增加导致的价格微涨,迎来的往往是用户的不满和投诉,在新能源车市尚未完全成熟之前,想要抓住消费者的心还是要靠超高的产品性价比。
结语:
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中,理想宣布要步入纯电车轨道,相比增程式车型,纯电车虽是更倾向未来发展的路径,但目前依然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且技术尚未成熟,如安全、SOC等仍需改进和继续验证。
但理想必须走出这一步,毕竟同级别的纯电动车型生产研发成本相对于增程式更低,这是最快速的能帮助理想实现产品线的价格下探的方法。理想不降价,但免不了在未来被卷进价格战中。
(图/文网通社刘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