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合作是中非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63年,中国正式向阿尔及利亚派遣援外医疗队,拉开了对非医疗援助的序幕。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援非医疗队员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谱写了一个个大爱无疆的动人故事,不断夯实中非友谊桥梁。中方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帮助非洲国家应对病疫,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薪火相传,援非医疗事业广受好评
“只要一拨通这个号码,就会有中国医生赶来。这就是我们的‘定心丸’。”在莱索托莫特邦医院的医生塞洛眼中,中国第十六批援莱索托医疗队队员盛健是可以信任的健康守护者;
(相关资料图)
“疟疾和伤寒是这里的常见病,感谢中国医生送来的药物”“中国医生的耐心诊治,令人感动”……中国第十八批援乍得医疗队义诊过程中,当地村民纷纷点赞;
“中方的帮助造福当地民众,是崇高的行动。”多哥佩莱省省长布莱乌西对中国第二十五批援多哥医疗队表达敬意;
…………
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是中非开展时间最长、涉及国家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之一。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感叹说,从中国援非医疗队开始,非中卫生健康合作已走过60年。“这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60年,非洲人民不会忘记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
从日常出诊到巡诊义诊,从医疗培训到成立重点专科,一批批中国医疗队员前赴后继,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为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表示,中国医疗队带来的微创治疗技术推动了桑给巴尔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队积极在桑给巴尔地区医院、社区卫生所及大型集会上开展义诊巡诊,使广大民众受益。
“60年来,中国对乌干达乃至整个非洲的贡献有目共睹,其中就包括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乌干达《新景报》网站刊登文章说,成千上万乌干达人民受益于中国医疗队提供的服务,“这是构建非中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
“中国团队提供了多样化的医疗服务,帮助培训大量当地人才,与当地人员开展联合研究,为提升非洲国家能力建设和医疗卫生水平作出了贡献。”厄立特里亚记者菲克雷耶苏斯在当地媒体撰文说,中国医疗队为人们解除病痛,广受欢迎和赞誉。
守望相助,中非携手打造健康防线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南郊,曾经的荒草坡上矗立起崭新的现代化建筑。这是今年1月竣工的中国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一期)项目。非洲疾控中心的建立,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速度意义重大。
“项目竣工意味着非中医疗卫生合作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期待双方在公共卫生领域有更多合作,进一步促进非洲卫生事业发展。”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西说。
多年来,中国协助非洲多国防控疟疾、血吸虫病、黄热病等,与坦桑尼亚、科摩罗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实施公共卫生合作项目。2014年,西非各国抗击埃博拉时,中国派出上千名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逆行出征。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向17个非洲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或短期抗疫医疗队,并指导长期派驻在40多个非洲国家的援外医疗队,共同构筑守护当地民众生命健康的屏障。
“中国对非医疗合作最持久、最及时,也最全面。”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表示,除派遣援非医疗队外,还有很多中国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线上会诊等方式协助非洲同行开展医疗救治。新冠疫情期间,中方科学有效的抗疫经验分享为非洲国家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与非洲各国开展疫苗合作,通过无偿提供、联合生产等方式,提高新冠疫苗在非洲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南非国会议员齐利兹·穆尼亚表示:“疫苗自给是非洲公共卫生健康的基石,中国朋友一直在帮助非洲实现这一目标。”
卫生健康合作接连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2021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并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为中非卫生健康合作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从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率先惠及非洲国家,到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顺利竣工,事实一次次证明中国重信守诺。我相信,‘构建非中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是口号。”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说。
非盟委员会副主席莫妮克·恩桑扎巴甘瓦同样表示,非中医疗合作成就斐然,这是中国言出必行“生动而鲜明的例证”。
授人以渔,助推非洲医疗体系建设
“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心建立后,我有幸开始跟随中国医生学习,没想到今天我也能独立完成这项筛查工作了。”不久前,来自南苏丹朱巴教学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杰克琳·巴蒂激动地讲述自己的经历。2020年8月,中国援建的南苏丹首家宫颈疾病筛查中心投入使用,为守护当地妇女健康打造了新的平台。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中国重点帮助非洲国家加强专科医学建设。截至2021年,中国已帮助18个非洲国家建立20个专科中心,涉及心脏、重症医学、创伤、腔镜等专业,同40个非洲国家45所非方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为非洲各国培训各类医务人才2万人次。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非洲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体系日趋完善。
尼日尔综合示范医院是尼日尔乃至西非地区最大的医院之一,也是中尼两国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重要基地。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赛都·拉博表示:“通过开展对口合作,中方帮助我们建成了尼日尔心脏科和神经科中心,并捐赠了先进的医疗器械、药品及耗材,还通过持续的技术培训,帮助我们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开展中医理论和实践培训,助力培养当地中医针灸人才。“能参加针灸培训课程,并体验实际操作,这是很好的锻炼。”当地公立医院的护士亚当·穆琴杰说,针灸诊疗的效果在津巴布韦有口皆碑,希望自己未来也能成为一名针灸医师。
“医院教学水平高,教学内容丰富,无论是临床还是实验室学习,都使我们获益良多。”马里医院医学委员会主席、实验室主任德拉姆曾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参加辅助生殖临床技术进修。他表示,自己是马中医疗卫生合作的亲历者、见证者。马方十分珍惜这样的合作机会,将与中方携手完成好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建设项目。
去年初,历时近3年的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在几内亚科纳克里结项,中方还举办了培训班,为当地培养多名神经医学业务骨干;今年2月,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利比里亚项目启动,双方将开展心内科建设合作项目;当前,中国与津巴布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对口合作建设项目也正有序开展……非洲国家普遍对深化非中卫生健康合作寄予厚望、充满信心。
厄立特里亚卫生部长阿明娜·努尔侯赛因表示,厄中卫生健康合作卓有成效,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和福祉,促进了厄卫生系统能力建设。厄方愿与中方一道继续加强合作,更好造福人民。戴维·蒙亚埃表示,在《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的指引下,卫生健康工程成为非中深化合作的又一典范,将推动构建非中卫生健康共同体取得更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