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还是魔鬼?一直是JAK抑制剂的争议所在。
(资料图)
在艾伯维等药企看来,JAK抑制剂自然是天使。作为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重要产品,艾伯维的Rinvoq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达6.95亿美金,且增速高达59.3%。
这一背景下,艾伯维已经将Rinvoq视为Humira的继任者之一,寄予厚望。
但在艾伯维乐观的同时,欧洲药品管理局安全委员会下达建议,限制4类高风险人群使用JAK抑制剂。被限制的品类中,也包括艾伯维的Rinvoq。
一直以来,副作用都是JAK抑制剂的不确定因素。在欧洲药品管理局之前,FDA于去年就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推后了JAK抑制剂在治疗中的顺位,且适用人群范围更广。
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让JAK抑制剂的未来充满变数。那么,JAK抑制剂究竟会成为“天使”吗?
/ 01 /
免疫领域的“多面手”
艾伯维将Rinvoq视为Humira的继任者之一也无可厚非。某种程度上来说,两者极度类似。
Humira能够成为“药王”,原因在于两点:
其一,适用人群广。2012年,Humira登顶“药王”之位时,共获批9项适应症;如今早已超过10款。
其二,自身免疫疾病特殊性,导致用药周期相对较长。比如,在银屑病等领域,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直到该药不能控制病情。
正是基于上述两大特点,Humira经久不衰,销售额爬坡期直至专利到期之时。
或许,Rinvoq也有这个可能。
JAK抑制剂针对的JAK激酶,是整个JAK-STAT信号通路的核心。而JAK-STAT信号通路正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已被证明的免疫调节通路之一。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在内的很多疾病,都被证明需要经过JAK-STAT信号通路的传输。
这也意味着,如Humira一样,Rinvoq也具备适应症不断扩充的可能。
的确如此,就在不久前,FDA刚刚批准了Rinvoq的一项新适应症,用于非放射学中轴脊柱关节炎成年患者的末线治疗(经过多线治疗失败,或不适用于Humira等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患者)。
这是Rinvoq获批上市的第六项适应症。就当前艾伯维对Rinvoq的临床开发策略来看,其适应症未来还具备继续扩充的可能。
与此同时,Rinvoq针对的适应症也集中在自免领域,具有用药周期长、频次高的特点,潜在天花板同样不低。
这一点,通过其销售额表现也能窥探一斑。2022年第三季度,Rinvoq销售额达到6.95 亿美元,同比增速为59.3%。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艾伯维会对Rinvoq寄予厚望。
/ 02 /
不断“打压”的监管
不过,JAK抑制剂不仅有艾伯维的乐观,也有监管的不断警告和施压。
就在2022年10月28日,欧洲药品管理局安全委员会(PRAC)下达建议措施:
由于当前获批的JAK抑制剂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心血管疾病、血栓、癌症和严重感染等,因限制个别人群使用。
PS:受到限制的JAK抑制剂,包括艾伯维的Rinvoq,辉瑞的Cibinqo和Xeljanz,礼来的Olumiant、吉利德的Jyseleca等。
根据委员会建议,不适用JAK抑制剂的人群包括,65岁以上的患者、心脑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以及吸烟等肿瘤风险因素较高的患者。
另外,对于血栓风险因素较高的患者,虽然不限制使用,但委员会也作出了减少使用剂量的建议。
那么,委员会为什么会限制JAK抑制剂使用呢?
原因在于,根据辉瑞的Xeljanz和Incyte/礼来的临床结果,JAK抑制剂会诱发心脑血管、血栓、严重感染等副作用。
基于此,委员会认为,在所有获批适应症的使用群体中,都会出现这些潜在风险,因此提出了限制使用的规定。
实际上,在欧洲药品管理局采取行动之前,美国FDA也是基于Xeljanz的安全性隐忧,对大部分JAK抑制剂作出限制:
JAK抑制剂在美国的使用范围,局限在至少尝试过TNF抑制剂治疗但失败的患者身上。
也就是说,FDA推后了JAK抑制剂在治疗中的顺位;与此同时,FDA还对药物增加了黑框警告。
与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政策相比,FDA出台的政策适用于所有患者,打击范围更广,影响也会更加深远。
正是在FDA政策的影响之下,辉瑞的Xeljanz销售额出现了大滑坡:
2022 年上半年,Xeljanz销售额暴跌29%。Xeljanz销售额下降的原因,正是美国市场需求大幅减少。
虽然安全性问题目前主要来自Xeljanz,但种种迹象来看,包括Rinvoq在内的JAK抑制剂,天花板,或许也会受到相应影响。
/ 03 /
机会与风险同在
JAK抑制剂的天花板究竟如何,必然也是国内药企关心的问题。
作为市场热度较高的一类创新药,自然少不了国内药企的身影。2022年10月16日,泽璟制药的杰克替尼上市申请获药监局受理,适应症为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
若杰克替尼顺利获批上市,有望成为首 款国产JAK抑制剂。与此同时,包括恒瑞医药研发的JAK抑制剂SHR0302等,也都接近上市。
某种程度上来说,部分国产JAK抑制剂,也可能出现海外产品出现的副作用风险,这是由其机制决定的。
目前获批上市的部分JAK抑制剂,之所以会有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原因在于选择性不高。
JAK家族一共发现了四个成员:
JAK1:主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实体器官恶性肿瘤相关;
JAK2:主要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相关;
JAK3:主要与急性巨幼细胞白血病、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等疾病相关;
TYK2:主要与皮肤淋巴增殖性疾病、T细胞白血病相关。
JAK家族的每个成员都发挥着多种作用,所以当JAK药物对其他JAK家族成员出现抑制的时候,会产生多种副作用。
根据机制来看,目前部分国产JAK抑制剂的选择性同样不高。比如,泽璟制药的对包括JAK1、JAK2、JAK3和TYK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也意味着,其或许也会遭遇相应的困扰。
当然,并非所有的JAK抑制剂都会面临这一问题。参照海外药企研发进程来看,差异化结构设计可以获得选择性的JAK抑制剂,从而打开天花板。
比如,经过层层改造、优化后,百时美施贵宝终于得到了一款成功的TYK2抑制剂。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并没有发现与JAK1、JAK2、JAK3相关的不良反应信号。
一场关于TYK2抑制剂的追逐战已经开启,国内药企也没有落下。目前,包括高光制药、嘉越医药、启元生物、诺诚健华、海思科、百济神州等药企,都在开展TYK2靶点药物的研发。
对于JAK抑制剂这样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产品,必然是风险与机遇共存。谁能用技术解决相应的问题,自然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