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新冠中和抗体的时间不多了

药智网
2023-02-21 19:27:49

腾盛博药股价的持续闪崩,让束之高阁的新冠中和抗体概念股又重回聚光灯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新冠概念股”过山车般起伏不同,昙花一现的中和抗体概念似乎江河日下的态势不可逆转。

随着新冠口服治疗药物的百花齐放,似乎再也没有留下空隙让中和抗体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新冠中和抗体的未来,在哪里?

图1 腾盛博药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

曾经百亿高光,

目前全线败退

时间回拨至2020年,疫情不确定性带来的旺盛需求、多管齐下的治疗策略以及百花齐放的创新研发,带动了整个新冠治疗产业链概念板块的上涨。

在第一道防线新冠疫 苗始终无法有效阻隔疫情的快速传播,而新药口服“特 效药”又迟迟不见踪影的局促背景下,新冠中和抗体的高光时刻闪耀登场。

顾名思义,中和抗体便是能发挥中和作用的抗体。

作为一种RNA病毒,新冠病毒主要利用S蛋白,具体地说是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RBD),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ACE2结合,进而突破细胞屏障,实现其在人体的复制、传播和感染。

而新冠中和抗体的存在,就是致力于切断上述过程,一旦病原体不能继续感染细胞,疾病进展就会得到控制,而剩余的病原体也会被机体慢慢清除,最终达到治愈。

与疫 苗和口服治疗药物相比,中和抗体药物的研发周期要短得多。如果一切顺利,8-12个月就有望研发成功,甚至可能更快。

赶在疫情结束之前,多家跨国药企成功抢滩登陆,而且一上市就成为“印钞机”。

2021年,再生元新冠中和抗体收入达到75.74亿美元,礼来也有22.39亿美元……全球销售额累计超百亿美金!

美国FDA先后给6款新冠中和抗体或联合疗法紧急使用授权(EUA),那时候的中和抗体一度被誉为“新冠终结的曙光”。

然而,这个高光时刻,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着今年1月下旬,仅有的Evusheld也未能幸免,先后获得EUA的新冠中和抗体或联合疗法,全部叫停,EUA均被撤销。

至此,一度热闹的中和抗体赛道,变得门可罗雀。

表1 被FDA授权及限制的新冠中和抗体统计

在中国,新冠中和抗体的剧本也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

2021年12月,腾盛博药的安巴韦单抗/罗米思韦单抗联合疗法获得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 个在中国获批上市的中和抗体,至今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

腾盛博药的股价,一度突破45港元/股。

然后,还没正式享受新冠红利的腾盛博药,就即将面临着多款中和抗体疗法遭限制使用或撤销EUA的重大考验。

期望获得美国市场“入场券”的念想,终究在口服药上市的征程中败下阵来。

腾盛博药的股价一路“跌跌不休”,接近90%的股价跌没,目前只剩下6块多港元。

为何中和抗体会成为明日黄花?

曾经凭借着速度先发优势“一发冲天”的中和抗体,为何稍瞬即逝?

一方面,正所谓出生决定命运,中和抗体便是如此。

中和抗体主要的作用位点是S蛋白,让人揪心的是,这个区域是高度可变的。

病毒在持续变异过程中,就能够逃避抗体反应。

图2 中和抗体作用示意图

图片来源:喀斯玛商城

躲不过的免疫逃逸,导致大多数中和抗体快速失去战斗力。

不能只怪中和抗体效力不行,谁让新冠病毒太“狡猾”。

另外一方面,中和抗体的性价比注定它只是“阶段性产物”。

中和抗体的制备过程较复杂,一般需要通过对患者的B淋巴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用新冠蛋白的刺突蛋白与细胞相互作用,筛选出高亲和力的中和抗体,继而通过基因工程对抗体进行调整、优化、克隆,以完成中和抗体的筛选和大规模生产。

算下来,得到中和抗体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不会太低。

这导致中和抗体的产能有限,不能满足全球抗疫的需求。

产能不足之外,新冠中和抗体的售价也不便宜。

以再生元的中和抗体为例,患者一个疗程的费用为2100美元。

腾盛博药的安巴韦单抗/罗米思韦单抗联合疗法定价也在每人份一万元人民币。

如此昂贵的的价格,让中和抗体目前只能做有钱人的希望,而非人民的希望。

在新冠治疗药物有限的情况下,中和抗体是首选,但在有更为有效、具有更高性价比的注射液和口服药诞生的情况下,中和抗体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

口服药上市后,多国的新冠治疗推荐指南,也首选口服药,其次才是中和抗体。

而且,相比疫 苗及中和抗体,口服药无惧突变,无论病毒如何变异,打击部位仍然存在,称得上是“新冠终结者”,完成阶段性使命的中和抗体,注定会被淘汰。

热潮褪去的中和抗体,

路在何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20款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临床,国内在研治疗新冠中和抗体药物至少有10款。

上市的新冠中和抗体的窗口期都结束了,其他还在路上的中和抗体资产,诸如迈威生物ABP-300、神州细胞SCTA01、信达生物的IBI314、复宏汉霖HLX70、济民可信JMB2002等等名字,恐怕也大多沦为这趟前赴后继“掘金之旅”的分母式存在。

表2 中国企业参与的新冠中和抗体在研管线

压重注布局中和抗体赛道的企业,该何去何从?是继续死磕,找到能跟上病毒突变速度的理想抗体?是及早离场,承认曾经的热血但终归散场的止损?还是基于自身专长而灵活换道?

MNC已纷纷做出选择,对于尚在场内的本土药企也不例外。

Vir Biotechnology公司和多家合作研究机构共同发布在《自然》杂志的科学论文,系统性地探索了多种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中和抗体针对不同类型的冠状病毒的中和能力,发现了一款“广谱”中和抗体,它能够对Sarbe冠状病毒亚属(Sarbecovirus)的广泛病毒种类产生中和效力,有望为设计出更为“广谱”的中和抗体和疫 苗提供洞见。

“广谱”的中和抗体不失为一条迁移的路径,毕竟病毒 性感染带来的疾病一直是人类心头的痛。

此外,被动免疫的想法,对其他领域也有指导价值。

以RSV为例,阿斯利康就联合赛诺菲开发出首 款可广泛应用于婴儿群体的RSV长效单抗Beyfortus。面对RSV疫 苗长期缺位,Beyfortus或将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化的双赢。

近年来,科学界对于埃博拉、HIV等疾病的研究中,抗体药物都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新冠中和抗体的基础有望在新领域赋予加速度。

小结

新冠凶猛,新冠观念股的造富“钞能力”惊人,但疫情带来的终究是阶段性红利。

阶段性周期股的宿命,是情绪高点曾经有多疯狂,最后散场后的一地鸡毛就有多么落寞。

无论是中和抗体、核酸检测、抗原、还是口服特 效药……

我们无法得知,每一个当红概念股的明天,会不会是落幕黄花的今天。但是我们可以清晰认识到,医药行业原本的生长脉络,是真正有效解决临床需求。在合适的时间,有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送达到患者手中。

对于新冠中和抗体的药企而言,或进或退,所剩的时间都不多了。

面对市场的起伏,该如何浮沉?考验着企业的眼光与魄力。

责任编辑:479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