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流感来势凶猛,本就又双叒经历“断货,一盒难求”、“涨价,全家中招吃不起”等非议的奥司他韦,因工程院院士刘良在“2023云龙湖生命科技会”上的演讲,让本就处在热搜榜的奥司他韦又红的发紫,原因是奥司他韦原研药——达菲的开发来自八角茴香。
其实达菲与八角茴香的“故事”并不新鲜,但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全球90%左右的八角茴香都产自我国,作为在舌尖上“把玩”千年的独家材料,成了别人做“香饽饽”的原料,想吃“饽饽”还得看“人”脸色,不得不让人如鲠在喉二十年。
(相关资料图)
捧着“金碗”讨生活
达菲的生产共有12道工序,最初是从八角茴香中提取莽草酸,再经过多次化学合成最终与其他添加成分混合加工制成。虽说莽草酸不是达菲的成分,但因其是合成路线的源头,没有莽草酸就没有达菲,因此达菲热销初期,我们的八角茴香就是“他人”羡慕的“金饭碗”。
然而,手捧“金碗”却还是靠讨饭生活,虽然八角茴香最终在1999年成就了罗氏达菲的上市,且当年销售额就达27亿美元,但因罗氏申请了药物专利,国内药企无法仿制生产奥司他韦及原料药,我们还是过着向罗氏“伸手”的日子。
直到2005年,迫于国际社会压力,罗氏有条件开放奥司他韦药物专利,国内药企上海医药、东阳光先后获得授权,此外,以莱茵生物为代表的药企竞相研发生产莽草酸,开启了捧着“金碗”讨生活之路。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目前已有16家国内药企获得奥司他韦不同剂型及规格的31个生产批件。另据药渡数据显示,已累计有79家国内药企及机构提交奥司他韦相关剂型及原料药的生产申请。
图片资料来源: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整理
据药渡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奥司他韦销售额达12.24亿,东阳光占市场的91.95%达11.26亿,而原研的罗氏只占市场的8.04%仅有0.98亿的销售额,但随着国内众多药企仿制的获批,以后捧着“金碗”也不见得能讨到好生活。
吃一堑却没有长一智
回看上图数据,值得注意的是,仅2023年以来就有8家药企提交了生产申请,分别为汉瑞药业、吴太感康、诺泰澳赛诺、万岁药业、天济草堂、药都仁和、依科制药、尖峰药业,一款上市已有24年的老药,却还被如此“一窝蜂”仿制。
而罗氏面对失去的流感市场又在干什么?早2016年罗氏就与盐野义达成合作,联合研发和商业推广玛巴洛沙韦,玛巴洛沙韦是近20年来全球首 款获批的全新机制抗流感药物,2018年2月和10月分别在日本和美国获批上市,2021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12周岁及以上急性无并发症的流感患者,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家药监局批准玛巴洛沙韦用于治疗既往健康的成人和5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
重要的是,玛巴洛沙韦在服用疗程上优势明显,全程只需一次口服,就能在24小时左右停止病毒排毒,缩短传染期,并缓解发热及全身酸痛等流感症状,而奥司他韦的疗程为5日,流感患者群体多以儿童为主,随着玛巴洛沙韦适用年龄的向下扩展,国内流感口服用药市场变盘在即。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10月石药欧意的玛巴洛沙韦片获批上市,属国内首仿,随即罗氏发布了针对石药欧意玛巴洛沙韦片仿制药获批的声明,石药欧意的玛巴洛沙韦片前途暂时堪忧。
图片图片来源:罗氏制药官微
虽然国内也有药企在研发抗流感病毒新药,但据药渡数据显示,处于临床阶段的数量,相比奥司他韦仿制热度显得太“冷”了。
图片资料来源:根据药渡数据整理
罗氏又一次在流感抗病毒领域让我们捧着“碗”跟其讨生活,然而这次的“碗”比不上奥司他韦的“金碗”,我们似乎没有任何优势。
经验丰富的我们在忙什么
提到病毒总能想起中药的专长——清热解毒,虽然这里两个“毒”的概念不完全一样,但中药在抗病毒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往近了说,新冠疫情的“三药三方”,往远了说,八角茴香造就了抗流感神药奥司他韦,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正是中医药的独特精髓。
其实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大力支持,中药新药研发已掀起了近年来前所未有的高潮,2021年以来已获批18款中药新药。
图片资料来源: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整理
遗憾的是,中药创新的“火”烧的还不算旺,否则怎会有不少的知名中药企业把部分精力放在了创新之外的地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展示广告投入指数增长绝 对值TOP15中,除了4家医疗机构外,包含无极限和振东集团等2家以中草药为主开发保健品的企业在内共有11家涉及中药的企业,仅有强生和硕腾2家非中药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强生和硕腾均为国外药企,硕腾属于动物用药领域,暂不考虑,非中药企业在榜的就只有强生了,而强生主营业务分为药品、器械、消费三大板块,出现在榜单中其实并不奇怪。
此外,在OTC药品广告宣传方面,主力军依然是中药企业,三九医药、江中集团、三金药业包揽前三。
好酒不怕巷子深,好药不怕人不颂。但中药企业,且还是知名的上市企业基本“霸屏”了展示广告投入的榜单,依靠大力宣传“过日子”是否也意味着中医药的悲哀?
华润三九在中药领域算得上龙头之一,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在中药上市企业中排名第三,据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营收180.79亿,同比增16.31%,而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121.11亿,因此华润三九第四季度营收为59.68亿。
图片来源:招商证券
然而回顾华润三九近年来单季营收情况,最高营收为2019年第四季度的46.01亿,且超40亿营收的单季并不占多数。
尽管华润三九还未发布2022年报,第四季度营收大幅增长且创下历史新高,很大可能与2022年底新冠疫情政策调整有关,华润三九曾在投资者问答中也坦言“由于叠加疫情,999感冒灵满产生产”。
研发投入直接表明药企对创新的诚意,华润三九近年来研发投入费用虽逐年增加,2021年达6.31亿,但似乎并没有离开传统的中药思维。2021年新品研究项目多达71个,其中1类化药2个,1类中药2个,创新转型虽在进行,但更多的是对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以及经典名方的研究,发挥传统经验明显,结合现代科技略少。
因健胃消食片而名扬药圈的江中药业,2022年营收38.12亿,同比增长32.63%,然而重磅产品健胃消食片销量却同比下滑7.78%,营收增加主要因并购海斯制药后收入并表所致。
并购海斯制药其实还是来自传统经验,为补充胃肠领域优质品种,通过自有的收入规模超4.5亿的乳酸菌素片,结合海斯制药收入规模达4.4亿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构建“养菌+补菌”产品布局,以加强胃肠领域的地位。
从产品布局上讲,江中药业此举确实有利于形成保护市场占有率的“护城河”,但在中药创新上,江中药业显得比较抠门了,2022年研发费用为9997万,表面看同比增长13.83%,其实占营收的比重反而由2021年的3.06%下降为2.62%,在研发项目上也没有什么亮点可言。
图片来源:江中药业2022年报
值得深思的是,就在前几日,江中药业发布了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理财的公告,理财金额最高可达27亿。利用闲置资金理财无可厚非,但作为药企,研发投入还没过亿,却将自有的27亿资金用于理财,有点太不居安思危了。
图片来源:江中药业公告
中药的创新传承不能局限于传统经验,正如刘良院士所言“传统经验不可丢,现代科技不可少”,中西结合不能是简单的药与药的结合,而是技术与技术的结合,以中药为源头诞生更多类似奥司他韦的神药可能性很大,“金碗”在手,总是盛着自家做的“饭”更好吃更体面。
参考来源
中泰证券
相关药企公告、年报及官网官微
艾瑞咨询《2023年医药健康行业网络营销监测报告》
腾讯网《关于“玛巴洛沙韦”,需要知道的五个问题》
第一财经《抗流感特 效药“达菲”原料为八角茴香 原料到成药附加值跃升超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