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18A”五周年 | 药企摘“B”启示录

药智头条
2023-05-04 10:21:22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第一次允许尚未有盈利、预计市值超过15亿港元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

“18A”章节的推出被认为是港股25年来最大的制度性改革。这对于我国新锐创新药研发企业无疑是个重磅利好消息,15亿港元的市值门槛并不算高,国内进入B轮融资的生物技术企业估值都在2亿美元以上(约合15.6亿港元)。对此,中国的初创生物技术企业将不必远赴美国,更多优秀的生物技术企业可以优先考虑赴港上市。

时至今日,港交所“18A”新政落地已有5年时间。期间,一共有5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通过“18A”章节成功登陆港交所,累计募资达1163亿港元。也是自2018年港交所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来,港股逐渐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地。


(相关资料图)

此外,港交所还规定“18A”上市公司在满足港交所《上市规则》第8.05(3)的三个要求(保市值在40亿港元以上;年收入超过5亿港元;至少过去三个会计年度的管理层稳定)之一方可申请,摘“B”后,等同于在港股主板上市。

顺利揭下“B”标签被视为港股“18A”上市公司的首要目标,也是一家Biotech成长壮大的重要指标。

五年来,已上市的“18A”企业中已有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康希诺生物、复宏汉霖、康方生物、再鼎医药、诺辉健康、博安生物等9家企业成功摘下“B”标签。

这些企业中仅有一家企业非生物医药Biotech,而是来自肿瘤检测赛道——诺辉健康。诺辉健康于2021年2月1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仅两年后,今年2月20日,诺辉健康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摘B”申请,3月15日快速获批。其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诺辉健康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259.5%;实现毛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318%。

康希诺生物也是这批摘“B”企业中“他者”,不同于其他药物研发企业,康希诺生物主营疫 苗。而其能够顺利摘“B”也是接了新冠疫情的风。2022年5月31日,公司的中英文股份简称不再加上标记“B”。根据康希诺生物2021年财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报告期内康希诺生物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 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获得境内外多个国家的 紧急使用授权/附条件上市。

百济神州是目前唯一一个市值达到千亿港元的“18A”药企,其在2019年7月甩去“B”这一小尾巴。彼时,百济神州尚未实现产品商业化。但当时,拥有3款重磅在研创新药——PD-1单抗、BTK抑制剂和PARP抑制剂。而摘B成功也是香港市场对于百济神州在研产品未来商业化能力的肯定。

信达生物于2020年6月22日宣布告别“B”标签。信达生物能够顺利摘B,PD-1大单品功不可没。2018年12月,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达伯 舒)获批上市。2019年3月,信迪利单抗正式商业化上市。当年度,短短10个月的时间,信迪利单抗销售金额达到10.16亿元。

同样,因PD-1这一重磅单品移除“B”标记的还有君实生物。2020年7月15日,君实生物有正式摘“B”。而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拓益)是国产首 款PD-1单抗,于2019年2月底在国内商业化上市。2019年去年,特瑞普利单抗录得收益7.74亿元。

康方生物拥有两款PD-1产品在商业化,一款单抗(派安普利单抗,安尼可),一款是双抗(卡度尼利单抗,开坦尼)。其中,派安普利单抗于2021年8月获批,卡度尼利单抗获批于2022年6月。2022年两款产品分别获得5.58亿元和5.46亿元的销售成绩。康方生物也于今年3月23日正式摘“B”。值得一提的是,乐普生物目前已上市的PD-1单抗(普特利单抗)也是来自于康方生物。

虽然复宏汉霖也有一款PD-1单抗(汉斯状)实现商业化,但该产品的起步较晚,获批时复宏汉霖已不再带有“B”标识。复宏汉霖的摘“B”之路要从生物类似药说起,2019年,汉利康获批上市,复宏汉霖拿下国内首 个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随后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根据2020年财报,复宏汉霖实现营收5.876亿元,同比增长546%,其中汉利康销售收入达2.99亿元,占复宏汉霖总营收的半壁江山。

与复宏汉霖有相似摘“B”路径的还有博安生物。而博安生物从2022年12月30日上市到2023年4月14日摘“B”,不到4个月,成了从上市到摘“B”最快的企业。不同于复宏汉霖的是,在正式登陆港交所之时,已有两款生物类医药上市销售。基于两款产品博优诺和博优倍的商业化贡献,博安生物去年的年收入达到5.16亿元。

2022年“光棍节”(11月11日)当日,靠License in起家的再鼎医药也成功摘下“B”标签。当时,再鼎医药已有4款产品商业化落地,分别为PARP抑制剂则乐、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瑞派替尼、肿瘤电场疗法爱普盾及新型抗生素纽再乐。2021年,再鼎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44亿美元(约合11.30港元)。

如此看来,除了百济神州,大部分能够摘“B”的企业均有商业化产品落地,并实现快速放量。然而,五年时间,5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最终只有9家企业摘“B”成功。可见,高投入、高风险的生物医药公司实属不易,摘“B”更是难能可贵。

我们理解生物科技公司创业不易,但盈利仍然是悬在这些企业头上的达摩利斯克之剑,不能忘却。

责任编辑:400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