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5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市场将进入平稳增长的"白银时代"。近日,贝达药业管理层接受CHC专访,对此发表了见解。
跨越2022年的"资本寒冬"后,市场对于2023年的复苏报以了很大的期待,不过从Q1的数据来看却并不乐观。2023年Q1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为26亿美元,远低于2021年Q1的91亿美元和2022年Q1的60亿美元,为2018年来的最低水平。
丁列明,贝达药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资料图)
对此,有资深投资人向CHC医疗传媒(以下简称CHC)表示不必悲观。虽然市场没有在短期内迅速回暖,但活跃度的明显提升,表明行业势能积蓄已成,行业复苏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该投资人也表示,医疗投资很难再回到2018年以来的"资本狂欢"式的高增速,市场将进行相对慢增长的新周期。
贝达药业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范建勋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这是"中国医疗投资市场进一步成熟的表现"。"医疗行业,尤其是生物医药、创新医疗器械等领域,是一项高技术壁垒、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是典型的慢赛道,如今慢下来或许才是正常的,只不过对于企业和投资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市场回归理性,高估值泡沫挤压,不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需要回归价值本质。这就要求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要有更高的专业性,能够通过技术路径直击项目价值;要有更丰富的投后赋能手段,能够陪伴、帮助项目成长;要有更多元化的退出渠道,能够保障积极的可持续运营。
或许正因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产业投资人都在强调,未来医疗投资将愈发趋于细分化与专业化。范建勋表示,对于背靠医药上市公司成熟产业生态的产业资本而言,这些正是优势所在。
随着医疗投资"白银时代"的到来,产业资本价值将日益凸显,价值所在主要在于"看得懂、做得到、走得远"三点。
看得懂——优势技术直击项目价值
3月29日,据CDE(药品审评中心)官网公示,杭州康万达医药的"重组人IL-21溶瘤痘病毒注射液(hV01)"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具有可注射病灶的晚期难治/复发性恶性实体瘤。这是国内首 个拥有完备IP的溶瘤痘苗病毒。
溶瘤病毒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癌症治疗手段,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曾经备受国内外资本关注。康万达于2016年开始研发溶瘤痘苗病毒,到2021年其产品研发进入了关键期,但研发资金已经捉襟见肘。而此时,国内医药投资正经历由热转冷的拐点,众多医药基金持币观望,康万达迟迟无法完成新一轮融资,产品研发一度停滞。
就在创始人胡放博士一筹莫展之际,同在杭州的贝达基金对康万达伸出了橄榄枝,并表示愿意在完成尽调达成投资前,协调解决流动性支持,以解康万达燃眉之急。
随后,在2021年底,康万达与贝达基金正式达成了战略合作,获得了贝达基金的数千万元独家投资。
贝达基金管理公司贝加资本总经理周铖告诉CHC,产业资本的第一大优势就是"看得懂"。"背靠拥有成熟产业生态的上市公司,拥有着强大的技术与人才储备,能够从技术平台、产品管线、商业前景、企业经营等多层面、全方位透视分析拟投项目。"。
周铖表示,在了解到康万达情况后,他们第一时间寻求贝达药业的技术支援,组织了研发与临床的专家团队对其技术路径与产品管线进行了研判,认为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因此果断决定参与。
看得懂的另一面,是不能不懂装懂,正如贝达基金践行的价值观——"秉持专业"。相比于投资康万达时的果断,贝达基金对禾元生物的投资堪称"拨开云雾见月明"。
禾元生物是全球领先的植物分子医药生物制药企业,其基于自主开发的水稻胚乳细胞高效重组蛋白表达平台和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平台开发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HY1001,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应用植物表达体系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做到药用注射级的产品,也是国内唯一同时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药品,可以填补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空白。
贝达基金很早之前就关注到了禾元生物,认为这一技术路线很有创新性,但当时该技术没有先例,且临床效果尚无法观察,需要继续跟踪研究。
2021年底,贝达基金获悉禾元生物核心产品HY1001的II期临床研究完成了第1队列的全部受试者入组。得知这一消息后,贝达基金迅速展开尽调,并调研了全国多家临床中心,与PI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最终领投禾元生物的Pre-IPO轮融资。2022年12月29日,禾元生物提交IPO申请,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目前,HY1001已顺利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做得到——全链路产业生态赋能
2016年,贝达药业(300558.SZ)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同年,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博士发起设立了贝达生物医药产业基金,重点投资于生物医药、体外诊断、创新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领域。目前,基金已投资项目30余个,过半项目已完成资本市场上市或新轮融资,部分基金已有项目退出和实现良好收益。
丁列明博士2002年回国,创办了贝达药业,自主研发了中国第 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也引领了我国创新药的发展。
谈起设立贝达基金的初衷,丁博士表示,"生物医药是一个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都非常高的领域,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我们都遇到过,现在我们成长起来了,希望利用我们积累起来的经验,以基金为纽带,去帮助更多医疗科创企业走得更平稳一些。"
北京天广实是贝达基金早期投资的一家研发抗体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2017年初与贝达药业达成战略合作,借助贝达药业在研发能力、临床申报、产品注册等方面的优势,合作开发管线内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项目。贝达药业接手项目后,主持完成了临床III期的研究工作,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贝安汀?)于2021年11月正式获批上市,成为贝达药业首 个获批的大分子生物制品、第三个上市药物。
在医药领域,创业者所面临的困难,远远不止是资金。范建勋告诉CHC,"生物医药创始人都有其擅长的领域,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个时候产业资本就有用武之地,可以以资本作为纽带,利用背后的产业生态为其赋能。"
"我们要跳出投资看投资。"范建勋表示,对于产业资本而言,投资仅仅只是开始,而以基金为纽带,帮助被投企业融入产业生态,助力企业快速成长,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而有时候,能做的还有更多。
2019年,贝达基金投资了眼科创新药企业维眸生物。在投后管理中贝达基金发现,维眸生物除了主研眼科产品外,还有一些极具价值的化合物设计思路,因为没有余力而处于缓慢推进状态。为挖掘其价值,贝达基金积极推动,发挥科学家的最大的价值,于2020年与维眸生物共建了启元生物,并与贝达药业达成战略合作,快速推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目前,由启元生物自主研发的治疗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病领域创新药物QY201、QY101、QY211已推进至临床不同阶段。
走得远——构建多维协同产业生态圈
在谈到对于贝达基金的期望时,丁列明博士表示,希望能够以贝达基金为纽带,以贝达药业为核心,构建一个多维协同的贝达产业生态圈,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实现产业转化,引导产业良性发展,为助力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做出努力。
在资本方面,贝达基金专注于生物医药、体外诊断和创新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领域,基于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的平衡原则,合理布局中后期头部项目与中早期优质潜力项目,以期达到风险可控、收益可期的投资组合平衡布局。立足医药医疗行业创新前沿关注未来 5-10 年趋势,以期发现与大病种、高发人群相结合的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在科技转化落地方面,设有贝达梦工场,旨在打造一个便利化、全要素、立体化、开放式、具有国际先进水准、致力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的专业众创空间,将贝达药业多年的发展经验、专业研发资源等统一整合,建立完整的业务服务体系,打造医药风险投资基金、创新服务以及研发、生产、销售外包服务等生物医药创新链条,降低生物医药创业门槛和机会成本。
在人才资源方面,贝达基金依托贝达药业独有的产业资源和渠道,体系化地建立了由优秀科学家、临床PI、高校教授、创新药企创始人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库,有多位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和浙江省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覆盖了核酸药物、蛋白降解、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ADC等众多新兴前沿领域。既可以为基金项目研判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为生态圈企业智慧赋能。
而在产业化方面,贝达药业可为生态圈企业提供产业合作空间,充分利用自身在注册和临床开发方面的专业优势、广泛的研究者合作经验与完善的市场销售布局,加速推进合作产品的开发,支持和扶持标的企业独立发展;同时贝达药业也可为拟投项目提供多元融资渠道支持,实现双方的资源优势互补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