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撤退或是研发遇阻,数十亿美金项目搁浅,跨国药企上半年终止研发项目分析

CPHI制药在线
2023-08-18 11:27:33

上周,礼来发布了本年度Q2以及上半年财报,凭借着替尔泊肽(Tirzepatide)上半年 15.48 亿美元的销售额以及其他高于预期的优秀表现,使礼来股价当日大涨 14.87%,作为跨国药企之一的礼来市值一度突破 5000 亿美元,一度占据了热搜版面,截至目前,基本全球最大的前十跨国药企均完成了半年报的发布。


【资料图】

表:2023年上半年跨国药企营收Top 10(单位:亿美元)

从各大跨国药企的半年报数据中不难看出,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有人欢喜有人忧,凭借着新冠口服药Paxlovid和新冠疫苗Comirnaty在前两年赚的盆满钵满的辉瑞在今年上半年遭遇了营收大幅下降,而礼来和诺和诺德凭借着减肥药的加持在上半年成为了大赢家,而从各大药企披露的数据来看,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有众多项目已经被砍掉,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美金,在目前全球医药资本遇冷的大环境下,即使是跨国药企,也必须要应对资源合理配置,将钱花在刀刃上的情况。

表2:2023年上半年跨国药企削减管线情况(根据财报和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01 全线撤退

砍管线,其实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儿,尤其对于跨国药企来说,一般其管线中有几十甚至百余个临床项目在推进,临床前的更甚,在研发过程中砍掉一两个甚至更多也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由于跨国药企庞大乃至略显臃肿的的运行体系,在管线上做一些减法有时反而更利于其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差异化布局、维持领先优势,于是,怎么优化管线,砍掉哪些项目,怎么砍项目,一定也是一门艺术。

最坚决的就是直接放弃整个赛道领域,今年年初,GSK就直接宣布其将会终止在细胞与基因疗法方向的研发投入,包括一款III期阶段的letetresgene-autoleucel(lete-cel),以及I期阶段的GSK3845097(NY-ESO1/dnTGFb TCR-T)和GSK39019611 (NY-ESO-1/CD8a TCR-T)。当时该公司高管就表示,虽然CAR-T等细胞疗法在治疗血液类肿瘤中取得了重大成功,但这一赛道如今已经太过拥挤,而将其扩展到实体瘤的前景比公司当初想象的更具挑战性。因此,考虑到所有的开发和制造成本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继续在细胞治疗领域投入并不是GSK的最 佳选择。

图:GSK Q2业绩(肿瘤领域收入下滑2%)

这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需要更大决心的,细思其原因,大概与GSK近些年在肿瘤领域没什么大作为也有一定关系,目前其肿瘤管线的PD-1失去先发优势,能获得的市场有限,加速批准的ADC Blenrep上市没多久就在美国撤市,加上在细胞疗法领域进度远远不及诺华等对手,不占优势就直接全线撤退,GSK直接放弃细胞疗法也是有理可依。

同理还有强生,其通过削减七个项目来缩减强生在传染病市场的区域,其中大部分是乙型肝炎、丁型肝炎、艾滋病和流感方面的资产,在并未吃到多少新冠红利的大背景下,强生实际在传染病领域已经落后于辉瑞, 吉利德和GSK等老对手,后期管线目前也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品种,强生在这一领域是否会继续投入也是一个未知数。

02 未知领域黑洞

从跨国药企近半年砍掉的管线来看,有不少仍是目前研发的黑洞领域。

从适应症领域来看,首当其冲就是NASH,作为目前研发失败率很高的适应症之一,跨国药企也在这一领域上栽了不少跟斗,今年2月,强生和默沙东先后终止了与合作伙伴Arrowhead和NGM Bio关于NASH产品的合作。通过NGM Bio的口径可知,默沙东作出放弃的决定是基于第24周肝 脏脂肪减少的中期分析,与安全性问题无关。换言之,MK-3655的疗效不足以打动默沙东继续持有,强生也是如此,就目前来看,不管是外部合作引进还是自行进行研发,在NASH领域,一大半管线仍是以失败黯然离场。

除了NASH领域,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重灾区之一,以阿尔兹海默病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是研发黑洞,今年就有罗氏和礼来相继停止了Gantenerumab以及Solanezumab的相关临床管线,当然,这都属于难以攻克的疾病领域,这些疾病领域都有着未被满足的巨大市场,所以药企们前赴后继也不难理解,就算遭遇失败砍掉相关管线,但和biotech不同的是,跨国药企还是有很大试错空间,在未来重返赛道也是有很大可能性。

当然这只是最有代表的两个疾病领域,研发失败率高的特点,即使跨国药企失败宣布砍掉管线,其实也算无可厚非。而作为已经足够成熟的适应症领域,肿瘤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管线被砍更多的是对于某一靶点的探索失败。TIGIT作为尚未成药的靶点也首当其冲,领跑者Tiragolumab遭逢两场III期失败,罗氏寄予厚望的TIGIT+PD-L1组合在两项肺癌适应症上皆错失了PFS主要终点。而作为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治疗的靶点宠儿,IL-12在开年受到的打击最大,先后被默沙东、阿斯利康、BMS舍弃。

此外,即使在成熟的靶点上进行探索,由于速度和临床数据均比不上竞争对手,管线也会面临被砍掉风险,上表中提到的阿斯利康的两款GLP-1就是如此,尽管已经有成熟的靶点机制,但在速度和临床数据全面落后于礼来和诺和诺德的情况下,在已经做到后期临床之下,也只能及时止损不再投入,换句话而言,me-better甚至me-worse药物对于跨国药企来说,意义不大。

03 小结

综上,对于跨国药企而言,砍掉管线的方式和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作为现金储备充足的企业,再投入一定资金后不得不放弃仍然还是有很大试错空间,对于新药研发中的黑洞领域,仍然需要这些跨国药企不断投入金钱和时间去带领行业去攻克,而适时学会放弃,是一门艺术,放弃不等于失去,适当的放弃或许会获得更多。

责任编辑:600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