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周五公布数据显示,7 月人民币贷款 6,790 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7,561 亿元,广义货币 ( M2 ) 余额同比增长 12%。业内建议,下阶段要全面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在积极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的同时,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
M2增速维持高位
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较上月末加快0.6个百分点,达到近6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
【资料图】
在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张永志看来,在泛财政发力、居民存款高增的支撑下,M2同比增长12%,维持高位,表明当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央行下一步重点是畅通宽货币到宽信用通道。张永志告诉记者,随着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出的明确信号,下一步货币政策三大抓手将同步发力,在加强宏观政策协同效应的同时,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
“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前一阶段名义GDP增速略偏离于其潜在值,当前各项逆周期调控政策正在支持前者向后者回归”,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7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2.0%,较6月末提高了0.6个百分点,且明显高于上半年的名义GDP增速,体现出逆周期调控政策正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则认为,M2增速维持高位,主要源于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尽管信贷派生效应减弱,但随着财政支出稳增长力度加大,有助于流动性改善。“此外,7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水平均低于上月和上年同期水平。非标融资压降放缓,也对M2形成支撑。”温彬表示。
贷款需求不足问题突出
尽管当前政策层面仍积极推动宽信用,但7月包括企业贷款在内的各项贷款表现依然明显偏弱。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拖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下滑0.2个百分点至11.0%,未能延续5月以来的总量回暖势头。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记者,7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录得6790亿元,为近6年同期新低。从结构上看,7月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为4945亿元,为2016年以来同期新低,环比少增1.37万亿元,同比少增3966亿元。郑后成表示,从这一点看,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较为疲弱。居民户方面,7月居民户短期贷款录得-269亿元,环比与同比均少增,预示居民消费增速较为疲弱,而7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录得1486亿元,环比与同比均少增,预示7月房地产投资增速难有大幅改观。
“结构上,居民中长期贷款回落对信贷形成较大拖累。”温彬表示,7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减少2488亿元,说明房地产市场仍在触底过程中。7月个别楼盘“停供断贷”事件导致居民购房信心不足,房地产销售再度转弱,按揭贷款新增投放依然不佳,居民中长贷回落。
考虑到7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76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事实上,7月下旬票据利率大幅走低,显示月底银行加大票据冲量力度,已经预示当月新增贷款总量和结构难有亮眼表现。”王青表示,“至于企业中长期贷款重归同比少增,更加凸显在地产下行和城投融资政策偏紧背景下,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
社融规模大幅回落
在张永志看来,7月社融不及预期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季节性效应,通常社融1月、3月、6月、9月和11月会有季节性冲量,之后4月、5月、7月、10月和12月会有季节性回落,这次也不例外,6月社融信贷超预期回暖有些透支,7月有明显收缩。二是受高温天气等因素扰动,经济修复进程放缓,PMI已确认回踩信号。三是内需不足,本月社融环比回落幅度超季节性,企业中长期贷款、居民信贷等自发性融资需求再度回落,说明企业与居民加杠杆意愿不强,经济修复基础较为薄弱。票据冲量、利率下降也证实了实体融资需求偏弱。
不过温彬认为,考虑到国债仍为社融的重要拉动项,且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非标压降任务大部分已完成,今年以来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存量压减速度得以放缓,且稳增长环境下监管政策边际小幅松绑。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将坚持稳健取向,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王青预计,在经济修复和政策发力作用下,8月金融数据会再度回暖,但如何有效缓解贷款需求不足问题将持续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温彬建议,下一阶段,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全面抓好政策措施落实,推动有效投资和增加消费;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