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正式启动,两地市场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共同交易日将被打开。权威人士表示,新增交易日对资金流动规模影响有限。同时,中国结算还将在日间提供三批次的资金预清算数据,供结算参与人准备资金时参考。
(资料图片)
从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优化正式实施,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记者采访获悉,在此期间,相关机构需要完成系统开发改造。后续结算参与人将进一步加强资金调拨管理,机构投资者在管理港股通交易资金头寸时,也将更加精细化。
新增交易日对资金流动影响有限
8月12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正式启动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根据《联合公告》,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将同时开放目前两地市场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共同交易日。
新增交易日对资金流动规模影响有限。证监会市场一部负责人表示,优化后,中国结算在假期前支付跨境资金涉及金额不到80亿元,香港在假期前支付跨境资金涉及金额约63亿元,规模整体不大、影响较小。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港股通日均应付资金22.74亿元,沪深股通为31.56亿元。尽管每天交易金额很大,但支付数是轧差数,金额不大,优化之后对资金流动影响有限。
中国结算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增交易日对应港股交收日落在内地节假日,中国结算需在放假前将人民币交收资金跨境划拨至香港,在节假日加班完成港币换汇,以及和香港结算之间的交收。内地结算参与人不需要加班,在节假日后完成与中国结算的交收。
优化后增加了哪些交易日?据悉,以2022年为例,优化前,港股通比港股少18个交易日,优化后可以增加8个交易日,分别是春节前的1月27日、28日,清明前的3月31日、4月1日,五一前的4月28日、29日,十一前的9月29日、30日。优化前,沪深股通比A股少10个交易日,优化后可以增加4个交易日,分别是4月14日、5月6日、6月30日、12月23日。
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记者获悉,从公告发布之日起至优化正式实施,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在此期间,机构需要完成系统开发改造。结算参与人需要加强资金调拨管理,机构投资者在管理港股通交易资金头寸时,也需要更加精细化。
中国结算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中国结算在节假日前把应付资金划拨到香港,结算参与人应在新增交易日日终前将应付资金划拨至中国结算。经纪和自营业务结算参与人可根据日间交易数据自行计算并准备应付资金,托管业务结算参与人需和其客户一起建立应付资金及时到账的保障安排。中国结算将在日间提供三批次的资金预清算数据,供结算参与人准备资金时参考。
易方达基金董事总经理、集中交易室总经理倪勇表示,作为机构投资者,接下来将做好五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学习、熟悉两地交易所和登记结算机构就新增交易日安排所制定的规则和指南,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二是根据交易所及结算机构业务规则及相关流程的变化,在内部进行相应的技术系统改造,修订内部相关业务流程并制定相应的风控措施。三是与交易券商、托管机构做好新增交易日的结算业务安排和技术衔接。四是在内部系统完成改造后参与全市场联合测试,确保内部技术系统升级后运行平稳。五是做好内部相关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
国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证券公司既要做好交易结算系统交易日历、交收日历的调整,同步调整相应的结算业务流程,支持新增交易日的交易和结算,也要做好市场宣导和投资者教育,确保沪深港通交易所日历优化顺利实施。
深化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沪深港通自开通以来,为两地投资者投资对方市场提供了畅通的交易渠道。目前,南北向资金均已连续5年多净流入,其中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已超1.7万亿元,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超2万亿元。
汇丰中国证券服务部总监钟咏苓认为,在前期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等各项推动互联互通机制优化完善的基础上,此次交易日历优化有利于支持更多的境内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投资两地市场,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渠道,助推香港成为更具深度的国际金融中心。
“此次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进一步夯实了资本市场制度,增加了市场活力,积极回应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期待,有助于让更多境外投资者了解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乃至深度参与中国资本市场。”钟咏苓说。
国泰君安零售客户部总经理王新宇认为,沪深港通交易所日历优化后,将直接增加可交易天数,有利于活跃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价值发现作用,有助于深化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同时,投资者交易的连续性得到了一定保障,将提升投资者风险管控能力。此外,基金产品披露净值的连续性也将增强。现有交易日历下,配置港股通的基金产品在非港股通交易日无法进行净值披露,投资者无法知晓非港股通交易日下基金的整体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