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2年9月17日上午,在第14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分局局长陈晋祥发布了《2022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
广西与东盟陆海相邻,具有“一湾相挽十一国”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广西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长期在9个边境省区、12个西部省区排名第一,其中与东盟国家的结算量超60%,始终处于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第一方阵。在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支持下,广西金融学会于2020年最早推出《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这也是全国首个区域性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2022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展示了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的最新情况:一是借RCEP经贸合作深化之力,人民币东盟使用逆势上扬。2021年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8万亿元,同比增长16%,十年来增长近20倍。二是中国—东盟货币当局紧密联系,多元货币合作不断升级。截至2021年末,中国分别与越南、印尼、柬埔寨签订了双边本币结算协议;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金额约8000亿元。三是东盟国家金融机构深耕人民币市场,支付清算网络不断健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已有人民币清算行安排。2021年,新增16家东盟金融机构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间接参与者,CIPS全年处理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3.3万亿元,同比超50%。四是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市场主体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积极拓展,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丰富升级,多项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成功落地。广西、云南、重庆等因地制宜,与东盟加强金融交流合作,提升市场主体使用人民币的便利度,优化边民互市跨境结算服务。
陈晋祥表示,展望未来,地缘冲突、全球通胀增加了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对构建更加多元、公平、互惠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需求。广西金融学会将持续打造人民币国际化研究高地,助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金融力量。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利辉教授,广西大学副校长、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范祚军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擎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婧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并就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东盟国家使用、深化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田利辉教授认为《报告》相对全面介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使用情况,涵盖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各个方面,反映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最新实践成果,数据详实,分析到位。中国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和投资不断融合,中国逐步与东盟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的金融合作框架。RCEP协定在2022年生效,中国与东盟的双向贸易投资会更加密切,中国—东盟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契机。
范祚军教授认为《报告》系统阐述人民币在东盟国家使用情况,是对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全面总结,并基于双边和多边的贸易协定,特别是RCEP框架,创新提出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空间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未来可积极结合RCEP生效契机,不断推动与东盟各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深化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结算、计价以及储备等职能,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王擎教授认为《报告》内容丰富翔实,数据来源权威,是业界、学界系统跟踪了解人民币东盟区域使用、货币合作、人民币离岸市场动态和政策效果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从《报告》内容看,2022年人民币东盟跨区域使用继续呈增长态势,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的认可度持续提升。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东盟国家使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李婧教授认为《报告》不但详细具体介绍了人民币在东盟地区使用的最新情况,东盟各国对人民币使用的主要政策,而且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广西、云南、重庆等省(市、区)推动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的经验做法,为各方了解、观察人民币在东盟区域化发展情况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未来要积极探索在东盟“先行先试”,致力提高人民币区域循环的承载力,在服务“沿边”经济和直接投资、亚洲共同债券市场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该《报告》为中英文双语版,目前已经由中国金融出版社正式出版,能够为市场各方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政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