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互联网财险市场调整仍在持续。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 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 530.4 亿元,同比负增长1.4%。其中,受意健险业务大幅调整影响,互联网非车险出现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互联网车险则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增速进一步提升。
头部公司“领跑” 互联网车险保费同比增长16.6%
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共计73家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经营主体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530.4亿元,同比负增长1.4%。
从险种结构来看,意健险、退货运费险和车险业务量同比变化明显。退货运费险和车险分别带来28.0亿元和12.7亿元的增量,意健险同比减少49.2亿元,其他险类变化不大,“两增一减”相互抵消之后,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减少7.3亿元。
同时,市场集中度略有提升。上半年保费收入前十的公司市场份额合计86.4%,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同比业务增量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平安产险(22.2亿元)、国寿财险(10.2亿元)和众安保险(6.8亿元)。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互联网车险保费 89.3 亿元,同比增长16.6%,延续去年恢复性增长态势,增速进一步提升,高于行业整体车险10.4个百分点。
“互联网车险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监管政策、保险公司战略倾斜、客户投保偏好等多重因素。”保险业协会认为,一方面,近年来在银保监会大力推动车险市场及互联网保险规范发展、引导行业加速线上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车险在运营效率、客户体验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保险公司对互联网车险业务的投入逐步加大。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客户群体代际更迭所带来的线上自主投保偏好正逐步显现。
随着车险综改推进和市场化竞争加剧,行业头部公司依托其客户、品牌和服务等方面多年的积淀,在车险线上化经营方面形成相对优势。上半年,96.8%的互联网车险业务集中在排名前十的公司,且业务增量主要来自头部公司。
意健险业务收缩 互联网非车险首次负增长
另一方面,受意健险业务大幅调整影响,互联网非车险出现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441.1亿元,同比负增长4.3%。其中,意健险保费收入151.7亿元,同比负增长24.5%,较去年同期减少49.2亿元;非车财产保险(不含意健险)增速较高,保费收入289.4亿元,同比增长11.2%。
总体来看,互联网非车险主销产品比较集中。保证保险、退货运费险和健康险三个险类保费占比合计81%,其中保证保险保费收入151.5亿元(34.4%)、退货运费险82.7亿元(18.7%)、健康险124.1亿元(28.1%)。
其中,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保费收入124.2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有所恢复,但同比负增长达23.2%。
2021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互联网健康险业务。“在政策引导下,互联网健康险快速整改,虽然短期内业务规模有所下降,但业务销售中非理性因素导致的风险得以释放,为今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保险业协会认为。
互联网健康险以医疗保险为主,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惠民保类业务崭露头角。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中医疗险的保费收入 109.6 亿元,占比 88.2%。其中,百万医疗占据半壁江山,保费收入57.5亿元,占比46.3%;重疾险11亿元,占比8.9%;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区域定制型商业医疗险(惠民保)保费收入7.5亿元,占比6%。
值得留意的是,以百万医疗产品为代表的互联网健康险,近年来在服务端延伸布局上有了一定的探索,与线上问诊、送药、健康管理等数字化健康医疗体系不断打通,初步具备了提供一站式健康风险解决方案的能力,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健康医疗产业加速数字化,互联网健康险与健康医疗产业的融合深度将持续推进,从而加速行业产品、服务等供给侧改革进程。”保险业协会指出。
保险业协会认为,保险机构要在产品和服务供给、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和线上风控能力等方面持续提升。面向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空间巨大,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围绕客户真实需求,必将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形成创新发展模式。(本报记者 吉雪娇 实习生 韩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