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外资药企加码中国 寻求与本土创新力量更深入合作

新华财经
2022-11-12 17:04:49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丹纳赫、美敦力、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纷纷发布“本土化”策略,进一步增强其在中国的生产、研发力量。外资药企表示,看好中国医药市场巨大发展空间。随着供应链能力提升,未来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将加快。


(资料图片)

外资药企加码中国

进博会期间,跨国药企丹纳赫发布了“创升中国”战略多项本土成果。“创升中国”是丹纳赫集团2022年初启动的本土化战略。目前,丹纳赫在中国拥有14家本土制造基地,近20支研发团队。

据悉,丹纳赫旗下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已将多条产品线转移到中国苏州,实现本土生产。丹纳赫集团旗下思拓凡也宣布将增资6000万元升级中国科创中心,助力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增资后的思拓凡中国科创中心总投入近1亿元人民币。

美敦力副总裁兼中国骨科与神外业务集团总经理于婧在进博会期间对记者表示,今年7月份,美敦力升级了常州生产基地,并制定了长达10年的投资计划,未来这一生产基地将被打造成为智能制造中心、卓越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中心、客户创新体验中心。目前美敦力在中国拥有一个研发中心、两个创新中心和三大生产基地。

多家外资药企均在进博会上宣布加码中国,扩建生产基地,增强研发能力。如首次参加进博会的企业优时比表示,过去几年中,优时比在中国完成了创新产品线的转型和建设,期待借助进博会的契机,持续推进开放式创新。阿斯利康宣布向泰州全球供应基地增资1.8亿元,未来产线产品将供应中国及海外市场;阿斯利康还将在无锡全球供应基地投资1亿元,用于引进新产线,加速推动创新药的本地化生产供应。

与本土创新力量合作成为跨国药企共同选择

为何纷纷加码中国?记者采访发现,满足中国市场“定制化”需求,提高对中国市场的响应速度,与本土创新企业深入合作已成为不少跨国药企的共同选择。

于婧表示,加码中国首先是因为看好中国“大市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居民对医疗的关注度提升,中国医疗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复杂环境下,企业愈加关注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保证对中国市场的供应,我们将生产和研发力量更多布局到中国。”

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则表示,“本土化”是为了给中国市场提供更好的定制化服务。“中国病种有其独特性,我们认为有必要为中国市场打造专属解决方案,以更适应中国医生和病人的习惯。将生产和研发更多放在中国,意味着我们能够更迅速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

出于服务中国市场定制化需求的考量,于婧介绍,美敦力将一款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的产线部分转移至中国。这款机器人是美敦力的明星产品之一,可通过人工智能制定可预见性的术前规划,以及亚毫米级的机械臂执行精准定位。“这台设备的设计依托于美国的临床环境。但中国患者的身形、手术术式与国外均有不同。我们希望拓宽机器人的适用范围,让这项产品更满足中国患者的需要。同时,中国更大的患者样本量,以及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先技术,将不断优化这款手术机器人的性能。”

促使外资药企加码中国的另一大缘由,是中国不断涌现出的本土创新力量。

进博会期间,罗氏中国加速器11家中国成员企业首次集体亮相,研究方向覆盖多种新生物学机制、多种药物形式,以及人工智能、功能蛋白质组学、真实世界数据等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创新。目前,现有成员企业已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达成8项早期研发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科学方向和技术平台。

“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初创企业带着他们的研发成果走向世界,与大型跨国药企达成了研发的授权转让许可协议,或一起合作进行早期研发。对于罗氏来讲,外部创新可以补充我们内部的研发产线,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内部研发经验分享给外部的早期初创企业,让他们走得更顺一些。”罗氏中国加速器负责人唐秋嵩表示。

丹纳赫、美敦力也表示,将在中国设立孵化器。“中国的医药创新力量已经不容小觑。”彭阳称:“促使丹纳赫发布‘创升中国’战略加码中国的原因,除了要更贴近中国市场与客户,便是要与中国本土创新力量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责任编辑:493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