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资讯!【新华解读】“内外兼修”推动债市高质量发展 管理层进一步完善交易规则

新华财经
2022-11-18 21:56:01

债市再次迎来政策密集期,“三部门一协会”齐上阵、为债市高质量发展加码。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18日晚间先后公告,从公司债注册制改革和规范外资参与债市资金管理两个角度,对债市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征求和指导规则,以及回顾梳理了监管部门通过市场化方式为民企融资提供有力支撑的数据与实例。

其中,央行携手外汇局为境外机构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完善并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要求;证监会则连发两则征求意见通知,包括《关于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深化指导意见》)和《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中介指导意见》);交易商协会则发布了前十个月的民企融资数据以及创新债务融资工具的应用。


【资料图】

市场观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国内债市而言,在积极修炼好“内功”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完善外资参与各项准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严抓制度”——深化公司债注册制改革 提升中介机构执业质量

自2020年3月1日起,企业债、公司债实施注册制,目前已超过32个月。从实施效果来看,近两年我国债市发行周期明显缩短,信息披露以及中介机构责任不断强化。在注册制改革下,公司债和企业债融资进一步便利化,审核发行效率得以提升,进一步刺激了市场主体发债的积极性。

从公司债角度来看,据新华财经统计,截至11月18日,注册制下沪深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券10608只,合计发行规模达到92612.9亿元,其中一般公司债3804只、规模43594.84亿元;私募债6809只、规模49018.06亿元。

稍早,证监会在官网连发两则征求意见通知,《深化指导意见》提出了优化公司债券审核注册机制,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强化存续期管理,依法打击债券违法违规行为等4个方面的12条措施。

证监会指出,将建立分工明确、高效衔接的审核注册工作流程。证券交易所承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审核主体责任,全面审核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并出具审核意见。证监会以证券交易所审核意见为基础履行注册程序,重点关注募集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发行人是否存在重大无先例、重大敏感、重大舆情、重大影响偿债能力、重大违法违规线索等事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公开发行公司债实行注册制后,监管部门优化了债券发行条件,强化了信息披露,扩大信息披露义务人范围,进一步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的职责,同时提高了债券发行效率,公司债发行规模有所提升,有效扩大了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

《深化指导意见》还提到了另一关键领域,即健全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机制。证监会表示,将持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多元化的债券违约风险化解机制,健全违约债券转让机制,完善债券购回、债券置换、回售转售等债务管理工具相关制度安排,支持市场主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债券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化解风险,推动通过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破产重整等方式有效出清违约债券。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作,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工作合力。

可以说,随着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投资者风险意识逐步提升,对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保护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债券市场现有实践情况来看,债券在发生违约后一般有四种主要的处置途径,分别为协商解决、司法处理、担保代偿和市场化转让。除担保代偿外,其他三种途径又包含11种具体处置方式。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随着违约处置市场化机制的发展,违约债券交易的“堰塞湖”得到一定程度的疏通,但待处置违约债券存量较大、风险债券数量较多的情况仍然存在。

为缓解债券违约处置压力,自2020年以来,多种创新的处置途径在监管部门支持下得到进一步推广试行,以积极探索提前处置违约风险,努力维护债券市场融资功能。

其中,担保品应用逐渐演变为金融风险管控的重要机制。与多级托管模式相比,我国在中央登记托管制度下实现了债券担保品的集中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控制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中央结算公司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胡晓霁此前撰文称:“在债券借贷业务中仍长期存在风险敞口覆盖不足的问题,一些债券融出方面临较高的净风险敞口,一旦出现交易违约,将带来较大的资产损失。因此,建议从政策层面进一步规范债券回购与借贷业务,提高风险敞口覆盖比例要求,降低相关业务的信用风险。”

而今日证监会发布的《中介指导意见》,则着眼于推进债券市场中介机构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明确了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履职尽责、深化分类监管、严格监管执法等4方面原则;提出了强化证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规范、提升证券服务机构执业质量、强化质控、廉洁要求和投资者保护、依法加强监管、完善立体追责体系等5个方面共14条措施。

中泰证券董事冯艺东表示,要充分发挥会计中介机构的独立审计作用,严格执行会计审计方面的相关规定,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则指出,应进一步厘清不同中介机构证券债券发行行为中的职责边界,合理评估中介机构在具体时空环境下能够有的作为,以及其行为对证券投资者的购买及损失的作用力,根据中介机构的专业职责,是否故意、是否有过错及过错程度来区分配置责任,与其注意义务、职责范围相适应,避免无限扩大中介机构的责任边界。

“增强内需”——加快债务融资工具创新 引导金融活水向民营企业集聚

作为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扛把子”,交易商协会18日发文回顾了近几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对民企的融资支持成果,与近期频频更新的“第二支箭”消息形成呼应。

数据显示,1-10月,民营企业(含无实际控制人)合计发行约5059亿元,同比增长27%,净融资额约670亿元,同比多增约800亿元,交易商协会为民企融资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交易商协会通过优化交易结算机制、简化创设备案流程、创新支持CRMW超额预配售等“微创新”,不断创新完善CRMW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支持民企融资效能。目前,“CRMW创设+债券发行”已经成为以市场需求驱动为主、国内最主流、规模最大的信用衍生品应用模式,支持民企融资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

截至2022年10月末,支持民企债券发行的CRMW名义本金达到419亿元,占比近五成,合计支持上百家民营企业成功发行债券1132亿元。

同时,交易商协会还致力于丰富完善民企债券存续期管理工作机制和方式。2022年以来,多家民营房企通过展期等方式优化了债券期限结构、缓解了兑付压力。

1-10月,共有8家民营企业的14期债务融资工具采用多元化处置方式化解或处置风险,处置金额合计90.6亿元。为满足企业管理负债、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等需求,交易商协会还支持民企开展现金要约收购业务。截至2022年10月末已开展12单。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观点称:“最新的一揽子政策可能是一个信号,表明房地产行业‘沃尔克式’的紧缩政策已经结束。我们认为,这些措施表明,监管层愿意扭转其大部分金融紧缩措施,包括2020年底推出的‘三条红线’和‘两条红线’。”

“优化外援”——完善外资入市资金管理 推动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

今日的另一个重要消息,是关于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与外资交易结算再迎新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18日在官网发布通知称,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近日,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并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要求,该规定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银行表示,该规定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增强中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自主选择汇入币种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人民银行还鼓励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使用人民币跨境收付,并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完成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

值得关注的细节包括:

首先,同一境外机构投资者的QFII/RQFII境内专用账户内资金与债券市场资金专户内资金可在境内直接双向划转并用于境内证券投资。

其次,取消境外投资者在柜台交易的3家对手方数量限制,进一步赋予市场主体更多选择权。

此外,进一步优化汇出入币种匹配管理,要求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汇出与汇入资金币种原则上应保持一致,不得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跨币种套利。汇入“人民币+外币”进行投资的,累计汇出外币金额不得超过累计汇入外币金额的1.2倍(投资清盘汇出除外)。长期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

从政策便利的角度来看,早在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就曾发布联合《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2022第4号)。

当时的文件确认了以法人机构为对象的市场准入机制,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一次性登记进入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探索建立兼容多级托管的包容性制度安排,让境外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债券登记结算和托管机构。

基于此,一位券商外资业务负责人对新华财经表示:“(今日)举措的亮点在于减少外资汇出资金规模限制、为境内市场交易增加便利手段,不过,在‘感叹’对外开放举措推进的同时,最直接获利的将是外资代理行的业务开展。”

德意志银行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方中睿也对新华财经表示:“外国投资者不断迎来政策利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境外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和投资者类型的多元化,相信丰富的发行人信用类型、策略多元的投资者群体和更加活跃的二级市场将是推动中国境内信用债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由于过去几个月国际市场的剧烈动荡,海外市场深受地缘政治和货币政策结构性变化的影响,在欧美市场面临50年以来最大通胀拐点和加息周期的背景下,境内人民币市场的稳定环境,使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和全球人民币业务的重视不断加大,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窗口机遇。

责任编辑:502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