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近日举办的首届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上,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策划了主题为“金融科技:数字引领未来金融发展新趋势”的平行会议。记者了解到,目前央行、银行以及其他各类金融平台都在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尤其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方面已经有较好的应用案例。
(相关资料图)
此外,金融科技也是临港新片区新兴金融聚焦方向之一。临港新片区自成立以来,围绕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定位,在建立开放型金融创新制度、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随着新片区“滴水湖金融湾”品牌正式发布,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城一带一湾”金融发展新格局中重要一环,金融科技在新片区也将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金融科技落地应用中小微企业信贷、绿色金融、数字货币等领域
小米消费金融公司党委书记曹子玮在论坛上介绍,金融科技可与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有效结合。“我们已经通过纯信用、无抵押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了9000多家企业,辐射了17000家相关企业,累计放款超1000亿元。我们的贷款真正服务了中小微企业,能够提供较便宜的融资价格,利率在4%至8%之间;贷款期限短,已有贷款最短一天,最长128天;额度小,最小一笔放款只有2800元,单笔融资在500万以下的占比达到80%。”
曹子玮表示,数字技术可以发挥金融行业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将很多优秀中小微企业的数据转化为信用,真正的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传统顽疾。
此外,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小米金融的商业模式不断扩展丰富。由于这种贷款模式需要小米金融对产业实行全周期的深度数据采集,目前小米已经构建了中小企业的数据管理平台,用以对产业进行及时、动态、多维数据的采集,并将其转化为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信用。目前这一平台可覆盖企业最初的产品研发到最终交付的全周期。
曹子玮介绍,小米金融还构建出了立足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的小微企业应付账款的权益多级流转平台,使得企业应付账款可拆分、可转让、可融资,资金流转更畅通,成本更低。据悉,小米金融目前主要深耕在电子先进制造业。
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香港中心负责人Bénédicte Nolens则表示,央行对金融科技的探索一方面聚焦于监管技术,即通过技术更好监管银行;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的结合也是关注点之一,如通过物联网对绿色产出进行追踪,尤其是使用绿色债券后的碳信用。此外,数字货币也是一大关注领域。
浦发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陈海宁在论坛上介绍,近几年来,银行业大力投入金融科技,目前浦发银行技术部门科技人员已经超过1万人。“对大型金融机构来讲,万人以上的科技队伍或许将是常态。我们希望能够最终实现银行业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服务全面线上化、数字化,为客户提供‘一网通办’的平台;并通过内部的管理也更便捷,做到一网统管。”
新片区新兴金融发展按下加速键金融科技大有可为
谈及金融科技在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交银金融科技副总裁冯晓明称,得益于临港为科技金融企业提供的更便利的政策环境,自2020年底落户以来,公司业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围绕供应链金融和科技金融,我们2021年11月份上线了应收账款数字化流转的平台,目前我们应收账款开立的金额已经达到了几十亿,覆盖了几千家企业。此外,数字人民币业务方面,我们也在临港新片区率先落地了氢能源公交的示范线,可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冯晓明说。
事实上,临港新片区围绕金融科技等新兴金融已经取得了系列成果。2022年8月,《临港新片区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行动方案》发布,为科技金融、金融科技、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提出了8个专项行动和50条举措。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表示,至2025年将滴水湖金融湾将被打造成为新兴金融集聚的新高地,金融科技发展的样板间,对接国际规则的试验田,海内外金融人才首选地的发展目标。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张宏韬在论坛上表示,围绕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上海将着力推动产业、科技、金融高效协同联动,助力临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将支持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科创基金试验的引领者,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人工智能四大核心产业和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优质产业,绿色再制造新能源的未来产业,推动更多金融机构重点信用项目在临港落地。
二是支持临港探索金融科技创新服务新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型服务性企业服务金融机构的力度。
三是支持临港新片区通过产业、科技、金融的联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样板区,探索在临港新片区打造数据汇集存储、流通服务、数据加工、行业应用集群化的产业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