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随着油脂、白糖等农产品价格大幅走高,3日,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的商品期货指数以上涨开启下半年的市场交易。
在上半年,多数大宗商品表现疲弱,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接近四分之三上市品种回落收跌,跌幅最大的纯碱价格大跌近40%,随着经济复苏持续,加上海外市场的紧缩预期接近尾声,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会否迎来转机?
下半年商品市场“开门红”
(资料图片)
3日是下半年商品市场首个交易日,受外盘油脂类商品走强带动,不少大宗商品上涨收高,跟踪一揽子商品期货市场表现的商品综合指数大幅走高,其中反映境内商品期货品种的整体价格走势的中证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当日上涨1.13%,刷新4个多月来的单日最大涨幅。
农产品涨幅居前,尤其是油脂类商品,包括菜籽粕、菜籽油、豆油、豆粕以及大豆等期货品种的单日涨幅均超5%,不少品种创下至少年内来的单日最大涨幅,棕榈油期货价格收盘涨幅也接近5%,创下了过去两周来的单日最大涨幅,主力合约期货价格刷新近期市场反弹来的新高,市场价格基本回到4月中旬的水平。
与此同时,金属类及软商品类商品期货价格也反弹强劲,上海期货交易所金属锡期货价格盘中涨幅超3%,锡期货价格重新回到22万元的近期高点上方,铜、镍、铅、锌等品种收盘涨幅均超过1%,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铜期货价格回到每吨6.83万元附近,接近5月底市场反弹来的高点。
不过,不少工业类原材料依旧表现疲软,包括煤炭、石化以及建材等类商品均收跌,跌幅较大的石油沥青尾盘下跌了2.3%,再创近期回落来的新低,包括焦煤、尿素以及铁矿石等原材料的单日跌幅也超过了1%,带动跟踪一揽子工业原材料价格表现的工业商品综合指数涨幅缩窄,尾盘仅微涨0.6%,远低于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当日超3%的涨幅。
上半年近四分之三原材料价格回落
相比下半年的“开门红”,主要原材料价格在上半年表现疲弱,尤其是随着二季度工业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回调,使主要原材料市场在经历一季度的“强预期”后遭遇“弱现实”,跟踪一揽子原材料价格表现的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上半年跌幅超过4%,是2018年来市场表现最弱的一个半年。
数据显示,国内商品期货主要上市品种中,跌幅最大的纯碱期货价格下跌了37.8%,金属镍的市场跌幅也超过30%,镍期货价格回到每吨15.5万元附近,接近一年来的低点,而包括焦炭、纸浆、尿素、工业硅以及焦煤品种的半年跌幅也超过20%。
上半年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表现(新华财经 制图)
主要大宗商品中,棕榈油、不锈钢、LPG、大豆、金属锌以及甲醇等众多商品的跌幅均达两位数。新华财经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上市且交易较活跃的53个品种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商品跌幅达两位数,下跌的原材料商品占比则近四分之三,拖累了上半年商品期货市场平均下跌6.6%。
上半年的商品市场仅部分农产品、金属等原材料商品上涨收高,其中涨幅最大的棉花期货价格同期上涨了17.2%,此外白糖、燃料油两大品种的涨幅也达两位数,而受避险情绪的带动,贵金属黄金的同期涨幅接近了10%,国际金价盘中一度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但另一贵金属品种白银的涨幅则大幅收窄,上半年市场涨幅不足2%。“相比黄金,白银的波动幅度更大,且商品属性表现更明显。”贵金属市场分析师程伟表示。
下半年市场或继续分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半年商品市场受国际市场带动明显,尤其是欧美经济衰退预期和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压制原材料市场表现。“过去半年,商品市场先涨后跌,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来自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市场预期。”卓创资讯的分析认为,随着“强复苏预期”预期遭遇“弱需求现实”,国际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明显回调。
中金公司的研究认为,随着市场价格的回调,目前市场需求的逆风或已被充分定价。“在基本面预期主导的市场中,远端预期的影响或更为重要。”中金公司研究认为,对大宗商品而言,国内实际需求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侧实物需求的修复力度,市场对国内政策加码的预期也在升温,但海外市场的货币紧缩影响仍未结束,这可能是商品市场需求侧的另一不确定性。
在不少业内分析看来,下半年商品市场或仍难有明显改善,市场可能继续分化,尤其是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分化或会持续。“总体上,供需两侧的边际变化将是下半年商品市场定价的核心。”卓创资讯研究院刘新伟认为。
在农产品原材料中,除了供需两侧的变化,极端天气则是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对于油脂市场而言,下半年在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天气的干扰可能导致市场呈现先涨后跌的走势。”卓创资讯研究员孙继森认为。
“进入下半年,市场对于新一季农作物的基本面已形成初步预期,‘预期能否照进现实’将是市场交易的主要逻辑。”对此,九方智投的分析也认为,过去三年,受疫情扰动、地缘风险、不利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已降至低位,尽管目前新一季农作物的播种开局顺利,但市场对产量存在风险低估的可能性,预期差可能会给农产品市场带来阶段性利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