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2023年全力拼经济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如何回归正常化,并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应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自去年以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就被频繁提及,也是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的延续。
(资料图片)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稳经济、促发展的重点更多在于财政政策发力。2023年货币政策稳字当头,降息降准概率不大,但房地产定向降息有可能落地。“精准有力”除了隐含总量适度外,主要是指2023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关键作用。
全面降息降准概率不大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货币政策如何实施以支撑宏观经济回暖向上,并实现CPI预期目标?
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基调仍延续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要求。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表示,“精准”,就要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等的定向“输血”,实施精准滴灌,优化信贷结构;“有力”,应继续采取必要手段包括降准降息,继续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适度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向市场发出稳增长、促发展的明确信号。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速反弹前景较为明朗,货币政策实施全面降息降准的概率已经不大。这也是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历史及各国货币当局政策实践的一般规律。另外,当前仍处于经济修复初期阶段,加之物价上涨压力可控,2023年货币政策加息升准的可能性也很小,货币政策整体上将切实体现稳字当头。
实际上,市场对于今年降准降息大概率落空早有预期。与美联储加息周期与降息周期交替进行不同,自2018年至今的五年间我国持续处于降息周期,利率工具的操作空间持续压缩,当前我国利率水平已达历史较低水平,2022年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降至4.17%,较2018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同时主要发达国家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利率水平。
金融监管部门近期也曾释放过明显的信号。对于降息,央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目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在降准方面,他表示,过去五年,通过14次降准,不到8%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像过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基于此,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今年必要时可能会小幅降准,但考虑到当前流动性相对充裕,在二季度或下半年降准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为有效兼顾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2023年我国降息的概率较低。未来全球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货币政策也要兼顾短期和长期,需要保留一定的利率空间以应对未来潜在的经济增长下行问题。
但董希淼也提醒称,今年CPI涨幅设定为3%左右(2022年实际涨幅为2%),表明稳定物价的压力并不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不会减弱。王青则强调,着眼于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意外事件冲击,2023年降息降准的大门没有完全封闭。
结构性货币政策延续
与前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相比,2023年的报告并未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或是新增贷款规模提出具体的目标,但提及了一些风险隐患。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不少困难,稳就业任务艰巨,一些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不少市场分析认为,货币政策的“精准有力”还应体现在加强金融对薄弱环节、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上。这也意味着,支撑小微企业发展,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延续。
2022年以来,为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央行持续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截至去年末,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共有15项,余额有6.4万亿元,包括碳减排支持工具、保交楼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在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倾斜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牵引与带动作用。央行已明确提出要做好结构性工具的评估及分类管理工作,做到有进有退。
连平认为,未来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阶段性特征明显的工具可能会逐步退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可能会向绿色行业、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领域给予长期且稳定的金融支持。
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2023年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点支持领域还会继续聚焦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保交楼四个重点方向。与此同时,下一步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分类管理、有进有退,对于普惠金融等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对于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退出时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或用其他政策工具替代,从而避免对于基础货币吞吐形成较大扰动。
而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在“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的政策目标下,下一步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
王青分析,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中,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一步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在2023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的预期下,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会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