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什么启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历史典故

城市金融网
2023-03-13 09:21:38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什么启示?

启示之一:良才需择主而仕。主暗臣奸,主明臣良,人才的成长很少一帆风顺,寻找和选择往往就是艰难的历程。良才只有在找到欣赏自己的领导,在选准适合自己专长发挥的岗位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实现人生的价值。韩信作为军事人才,先受困于淮阴城下忍受屈辱和困苦等待时机;待项梁渡淮,便杖剑从之,“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等到汉王入蜀,韩信便离楚归汉。在滕公的举荐下,韩信被刘邦拜为“治粟都尉”,其军事才能仍无用武之地。韩信“数与萧何语”,认为萧何已经多次向刘邦推荐而不被重用,便决然离汉,再择其主,这才引出“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筑坛拜大将”的传奇经历。韩信的成功,自我选择是关键的环节。

启示之二:识才需独具慧眼。良才在未出成果之前,很少有人将其视为良才,往往因某些方面的弱项或因其独特的个而遭人误解,甚至舍长取短扼杀人才。韩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是项羽刚愎自用不识良才;韩信离楚归汉为“连敖”时,也曾“坐法当斩”;再为“治粟都尉”还是才无正用。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是萧何慧眼识英。能具慧眼者,必有慧才。萧相国不愧千古贤相,识才、追才、荐才是他对汉家作出重大贡献的重要方面。萧何与韩信、张良三人,一起被誉为兴汉三杰,可谓史有公论。

启示之三:追才需不辞劳苦。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做好非常之事,必寻得非常之人。欲寻得非常之人,需吃得非常之苦。萧何位高权重,日理万机,其辛苦可想而知,韩信“数与萧何语”,其中也包含着萧何多次了解考察韩信的过程。“何奇之”(萧何把韩信当作奇才)是萧何对韩信认识逐步深化的高度概括。因此,“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萧何来不及汇报,不怕汉王怪罪,独自一人冒着生命危险,为汉家追取人才。试想,如果没有萧何月下的舍命苦追,怎么能够再得韩信;如果没有萧何追到韩信之后的苦心相劝,怎么能够感召韩信。

启示之四:荐才需赤胆忠心。识才者不一定就是用才者,荐才就成为良才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在良才没有受到用才者充分重视而需要破格提拔的情况下,尤其需要荐才者的赤胆忠心。赤胆忠心表现为荐才者强烈的事业心和紧迫的责任感。萧何追回韩信,向刘邦推荐的过程,充分表现出荐才者的赤胆忠心。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显得那么赤诚、那么执着,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味,甚至不怕冒犯刘邦,说出“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的责备之辞。刘邦从先认为萧何“追信,诈也”到“吾为公以为将”(看萧何的面子封韩信为将),再到“以为大将”,再到“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刘邦对韩信认识的每一步深化,都是萧何赤胆忠心的苦苦推进。

启示之五:用才需诚心放胆。良才有了适合的岗位,不代表就有了权威,权威首先来自于领导者的高度信任,尤其是刚上岗位之时,需要领导的鼎力支持。萧何出谋划策,刘邦身体力行,“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对拜何人为大将先是秘而不宣,造成了“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的效果,“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试想,如果“拜大将如呼小儿”,韩信在军中如何树起威信?而“素慢无礼”的刘邦如此恭敬的对待大将,如此隆重的拜将仪式,使“一军皆惊”,谁敢不尊,谁敢不从!拜将仪式充分体现出刘邦的诚心,而后来的使用则充分表现出刘邦的放胆。韩信献策,“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这第一次放胆,韩信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率领汉军冲出汉中与项羽逐鹿于中原。在“诸侯皆背汉,复与楚和”的危急关头,刘邦又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放胆让韩信独挡一面,韩信的才能更加得到充分发挥,“声东击西”破魏,“背水一战”下赵,“先声后实”取燕,“半渡而击”灭齐,立下了赫赫战功。韩信定齐之后,刘邦虽已猜忌韩信,但仍能采纳张良、陈的意见,“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韩信“将兵会垓下”,终使项羽自刎乌江。试想,如无刘邦的诚心放胆,韩信如何成就功业;韩信功业不成,或作为刘邦的对立者出现,加上项羽的对立,刘邦欲有立足之地都很困难,又何谈稳坐汉室江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历史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讲的是汉朝初年韩信的故事。韩信因为萧何的举荐而得以成为大将军用兵天下,成为一时豪杰,又因为萧何把带入宫殿,而受到吕后的杀害。他的一生受到萧何的影响颇大,于是就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我们可以看看韩信的一生,再来体味一下萧何对于韩信的巨大影响。

韩信的前半生-郁郁前生谁人知

韩信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他的身上有一种游侠的气息,韩信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民,穷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往上去不能够做一个小吏,往下来又不会营生做生意,所以经常没有饭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韩信极有可能是一个贵族之后,所以这就导致他不会像其他民一样前去种地谋生,其实换成战国到秦汉时期的游侠也一样,这些人不会甚至不想劳作,只想着建功立业,或者在大人物府中寄食。韩信就是这样的人,但是身份比较低,所以寄食的人家档次就差了很多。韩信这个时候身上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三件事对他影响比较大。

第一件事是韩信曾经到下乡新昌亭长家寄食,可以理解为在亭长家白吃白喝,结果别人老婆就不乐意,故意起的很早就煮饭,顺便把饭吃完了。吃饭的时候韩信跑过去,结果没有饭吃,韩信大怒,于是就走了。

第二件事是韩信从亭长家出去以后,没有饭吃,只好去河边钓鱼,当时有很多大妈在河边洗衣服。有个大妈看见韩信太饿了,于是给韩信饭吃,韩信吃饱了肚子对大妈说以后一定要报答大妈。但是大妈却很生气,说:你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办法吃饭,我是看在你是王孙的份上,才给你饭吃,并不是贪图回报。大妈的说王孙,引发了很多争议。这里不做说明。

第三件事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当时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死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倘若是这样,韩信的一生也不会有多少名声,只是一个众人嘲弄的对象,但是很快有个机会来了,那就是秦朝末年的乱世。

成也萧何

在秦末的乱世中,韩信最早投奔的是项梁,项梁被章邯大败后身死,他又归属于项羽,在项羽的帐下做郎中,可以得到项羽的召见,韩信曾经多次向项羽进言,但是项羽都不采纳。于是在刘邦进入汉中的时候,投在刘邦手下,当了连敖,但是犯了法要被杀头。在刑场上,韩信前面有十三个人已经被砍了头,轮到韩信时,韩信感到悲凉,大声发出自己内心的一直以来的想说的话:“大王(刘邦)不是想要取得天下吗?为何要斩杀猛士。”这个时候刘邦的手下夏侯婴经过,于是放了韩信。他觉得韩信是一个奇才,于是和韩信交谈一下,顿时十分高兴,于是向刘邦举荐了韩信,但是刘邦没有太大的感觉,于是封韩信做了治粟都尉。

升官之后,韩信碰到了萧何,他向萧何进言了自己的策略,萧何为之惊叹。但是韩信在刘邦军中久呆,发现刘邦也没有重用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放弃官印,就走了,萧何知道后,急忙去追韩信。萧何追过去以后,有人报告刘邦说丞相跑了,刘邦大怒。但是过了一两天,萧何突然回来觐见刘邦,刘邦很生气但是又很高兴,他问萧何为什么逃跑,萧何说自己没有逃跑,是去追一个逃跑的人-韩信。刘邦说很多将军都逃跑了,你说你去追韩信,你肯定在骗我。萧何这个时候就说了这样的话:大王如果只想做汉中王,那么韩信就没有追的必要,但是大王如果想要争夺天下,那么必须的要韩信,韩信这个人,国士无双,想要天下,就必须要有韩信。刘邦还是不相信,他说自己看萧何的面子可以封韩信做一个将军。萧何却说若是一个将军,那么韩信还是不会留下来。面对萧何,刘邦说可以封他为大将军,但是萧何又说:大王常都是无礼,拜大将军就像呼唤孩子一样。大王要是想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必须选择一个好日子,并且斋戒一段时间。搭起一座高坛,用拜大将的礼仪拜韩信为大将。刘邦答应了。

于是就这样在萧何的强力推举下,韩信最终成为了汉朝的一个大将军。也是在韩信的领导下,汉军还定三秦,北破魏赵燕三国,之后攻破齐国,水淹项羽援助齐国的龙且大军。垓下一战,项羽大败,在乌江自刎而死。

败也萧何

垓下之战后韩信被封为楚王,他回到了故乡,给予当年给自己饭吃的漂母千金,但是到了下乡新昌亭长家,他也给亭长赐钱,不过是一百钱。他还去找了当初那个让他有胯下之辱的少年,封他做楚国的中尉,他对众人说到:当年为什么自己要承受胯下之辱,因为自己不想陌陌无名的死掉。正是因为忍耐了这么久,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汉高祖采用陈的计策,假称自己要云游云梦泽,招韩信前来觐见。韩信来了以后被汉高祖抓住,带回了洛阳城。并且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就此在洛阳生活。

后来陈豨谋反,韩信的舍人报告韩信谋反。于是吕后就想杀死韩信,于是吕后假称陈豨已经被刘邦处死,叛乱已经被镇压下去,各位大臣必须入朝庆贺,同时萧何来到韩信府上说:“你要是病了,还是的要进宫朝谢”,在萧何的引导下,韩信来到了长乐宫,在长乐宫中的钟室被武士所杀。

责任编辑:366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