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尚未过半,荧屏剧集精品迭出。从冬春之交的《狂飙》到春末夏初的《漫长的季节》,两部现象级作品串起了国剧的漫长春天。今年以来,《漫长的季节》《狂飙》《三体》《去有风的地方》《爱情而已》《尘封十三载》等作品,都成为了网评分超过8分的高口碑剧,整体上呈现出难得的剧集繁荣现象。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整个行业不再迷信“互联网思维”,认识到回归创作本身才是正道。
(相关资料图)
“慢”的成功
纵观今年的高分剧,没有一部是以“快”取胜。剧集的快节奏是指事件、矛盾起承转合的快速推进。网感时代的剧集制作,“快”被推崇备至,“慢”避之不及。而在今年,很多热门作品都集中表现为慢节奏、日常化的叙事风格,这是近年剧集创作中较为少见的现象。
《去有风的地方》讲述大理的慢生活,剧情不刻意制造冲突和强化矛盾,劲吹田园治愈剧之风,实现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漫长的季节》是回味悠长的生活史诗,在叙事节奏上慢出了新高度。《三体》播出后也被批节奏过慢,却在收官后经历漫长的口碑爬坡,评分最终由8.0升至8.7,慢热正说明剧迷对这部科幻巨制的深度认可。
从倍速追剧到短视频时代,长剧集曾因跟不上时代的“快”而饱受质疑。但现在,强情节、快节奏、多反转的快餐式剧集消费,大都转向短视频制作的领域。长剧集在突围过程中,则摸索出了精品化、艺术化的市场定位,着力打造充满沉浸感的观剧体验。
“慢”也因此体现在作品的制作周期上。《漫长的季节》从立项、制作到正式播出,历时整整3年,剧本反复打磨11个月,拍摄时间达到107天。对一部12集体量的剧集来讲,这样的周期投入在过去不可想象。正是因为主创秉持着对艺术的尊重、对作品的打磨,才为观众贡献了一部年度佳作,而这部剧引发的爆款效应、长尾效应,又印证了长视频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逻辑。
真观察与真表达
前些年,剧集创作走上快消品制作的道路,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很多作品有制作无表达,只剩迎合与投机。观众要看爱情的“甜”和“虐”,就搭建多角恋,上演情感车轮战,男女主人公找不到合理冲突,就“憋着不说闹误会”,强行制造更大冲突。情节先行,创作本末倒置,导致剧情悬浮,人物单一片面,逻辑前后矛盾。如此“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剧集创作中,产生的是大数据的机器思维,而不是人的思维、人的情感,表面上的迎合观众,骨子里是不尊重观众。
现实题材创作需要对社会现实有真观察、真表达。同为爱情题材,《爱情而已》的故事没有传统爱情剧情感关系中的强情感、强冲突,这部爱情剧的男女主人公有各自独立的内心成长线,他们的爱情更多是在朝向自我完整过程中的彼此滋养。剧情在慢节奏和弱冲突中表现爱情的美妙,也表达了“爱情而已”的淡然与自然,作品传递出青年一代对心智成熟、人格独立新型亲密关系的欣赏和向往,得到8.2的高评分。
充分挖掘人文价值是今年许多热门剧集的立足点。《漫长的季节》中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细碎生活情节蕴含了丰富的表达。剧中对照呼应的一处闲笔意味深长,中年的王响下班回家,看到钢厂退休女工捡垃圾,面对生活艰难的独居老人,他缺乏共情批评对方没觉悟“埋了吧汰的”。18年后,双方再次楼下相遇,王响放慢脚步,充满人情味地问上一句“吃没吃呢”,暖色调的画面衬托出生活的温情。没有情节冲突的简单白描,让观众看到人物、时代的深刻变化。
观众不一样了
国剧繁荣的背后,是创作者对观众有充足的信心。视频平台起步期,受众群体相对单一,流行的剧集类型比较简单。而现在,社会主流人群已成为追剧主力,很多精品大剧的数据,评论数和分享数并不比年轻向的剧集多,但作品的观看量、点击量惊人,社会传播的口碑惊人。
当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在用户结构中比重越来越大,就会倒逼剧集创作因势而变,捕捉大众情绪在当代的最大公约数,用多样化、高品质的主流内容服务成熟心智的观众。《狂飙》作为涉案剧播出后迅速出圈,但作品走的不是猎奇、悬疑、奇观的路线,其创作的核心理念是抓住社会议题和社会共鸣,去展现社会生态,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人性的探讨,最终成为全民爆款。
在《漫长的季节》中,饰演罗美素的演员林晓杰曾担心自己把人物诠释得太生活,一点爆发力都没有,给演没了。而在剧集播出后,观众评价林晓杰的表演很高级,“演没了”才是“演有了”。林晓杰为此感叹,“现在的观众水准都太高了,对故事的理解感觉比我还深刻。”
很多剧集主创都感到今天的观众不一样了,他们审美和认知水平都在迅速提升,对作品细节的关注程度是超乎想象的。创作者在文学文本和影像细节上倾注的心血和努力,都会被剧迷津津乐道。越来越多的观众可以理性看待有人性灰度的角色,欣赏不着痕迹的生活化表演,品味作品中蕴含的诗意表达,由此形成高品质作品与观众之间良性互动的循环:好作品拉升观众欣赏水平,观众回馈作品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