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6日晚黄金时段,央视科教频道(CCTV-10)金牌栏目“地理·中国”先后播出《雷州奇境》(上)(下)两期专题片。节目主要以考察队参观考察的方式,带领广大观众和网友走进雷州半岛,探索当地富有特色的独特文化与生活智慧,生动展示了“天南重地”的风情与魅力,引起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火龙果时刻“见光” 火山土上的果实清甜爽润
最近播出的央视节目中,伴随着雷州的旖旎风光镜头,央视主播娓娓道来:夜幕降临,黑夜笼罩大地之时,便是火龙果补光“饱食”的时刻。数万盏LED灯在当地火龙果园亮起,使红彤彤的火龙果愈发透亮,让人垂涎三尺。“火龙果是喜光植物,光照的时间越长,长势越好。在夜晚,果农会利用灯光模拟自然阳光,对火龙果进行补光,让果实在夜间也可以持续进行光合作用。”白天的日光和晚上的灯光“双光齐下”,使火龙果的光合作用得到增强。
央视考察队队员品尝着鲜甜的火龙果果实,火龙果种植人员则向考察队介绍着火龙果生长的土壤火山土。镜头下的火龙果,个个饱满通红,茎绿果熟。雷州半岛的瓜果,就像央视主播所说的——“这些带着芳香的甘美,凝结成了一代代雷州人的乡愁。”
“葛布”制成夏衣 既凉爽又很美
“解暑纳凉成为当地人重要的生活需求。于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了在雷州半岛上盛产的一种藤蔓植物——葛。”跟随着央视节目的镜头,一截翠绿的藤蔓映入观众眼帘,雷州当地人正是利用这种藤蔓,来制成凉爽的夏衣。
去掉葛茎的白色部分和深色表皮,所留下来的绿色纤维可以制成葛布。由粗到细,由线成面,一条条葛茎经过抽丝,提取绿色纤维,在织布机的运作下,绿色的葛丝,化作一张张布料,最后被制成美观实用的葛质夏衣。央视主播向观众和网友说起“葛布”的发展史:“葛布,是比丝绸、棉都早的服装面料。雷州地区的南越人掌握葛布的织造工艺,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葛丝缠绕交织,造就了葛质夏衣的“美颜”与实用。
讲述红树林故事 “天南重地”人文风情惹人醉
央视镜头中,考察队来到了一艘搁置在岸上的船附近,发现一位工作人员正在船底下捣鼓着什么。考察队询问之后才了解到,原来他是在清除船底的藤壶。广东省渔政总队遂溪大队江洪中队负责人表示,藤壶会腐蚀船体,破坏船板。
镜头又“钻入”海底,将藤壶的生长环境清晰地展现给大家:藤壶多附着在硬物的表面,而且种类多样,镜头中的藤壶,形状各异,“黏附”在各种海洋生物上。藤壶这种寄生生物,会对船体损害——对海洋的温度、盐度具有很强适应性的藤壶,成群地附着在船体,会增加船的重量,同时会增加船的阻力、腐蚀船体,所以要予以清除。
央视节目里,考察队还带领大家了解雷州半岛的人们如何在台风天气里降低甘蔗、香蕉等作物的损失,这是当地人智慧的生动体现。而乘船巡视红树林的护林人员,则向考察队讲述关于“海上森林”的精彩故事,镜头中群鸟环绕着成片红树林自由飞翔,船下碧波荡漾,“天南重地”生态美景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