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月14日,“湛江手信”品牌正式发布,湛江手信馆落户湛江海田车站,汇聚具有湛江代表性的手信文创产品。(3月15日《湛江日报》)
大家出门旅游,总喜欢带点当地的特色产品回家送给亲朋好友,这就是俗称的“手信”。一份手信,不仅表达出送礼者的心意,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座城市对外形象的缩影,展现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印记,承载着一地对四方游客的热情。湛江手信馆里,既有猪笼饼、海味鸡仔饼、金鲳鱼等特色美食,又有遂溪醒狮、流沙珍珠、南渡窑等文创产品,确能从中感受到“湛江味”。
从大数据来看,手信的主要消费对象,是“95后”“00后”的年轻人。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对生活水平要求高,也喜欢高频网购。如果要把“湛江手信”传播得更远,甚至成为打开旅游市场的一枚钥匙,那就不能把手信局限于“线下”。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在手信中突出特色特产、非遗文化、老字号,但另一方面,更不容忽略的是,手信要“品质”更要“品位”,增强手信的趣味、颜值等,方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过去,一些地方、景点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想着“礼轻情意重”,就只在手信的品质上下功夫,而忽视了在创意设计上做文章。这样,是很难打开年轻人市场的。比如红糖,既有“红”的意头,又有“糖”的甜蜜,更有古法制作之纯正、健康,为何在年轻人中不能造出爆款?恐怕原因不仅仅是饮食习惯那么简单。如果将手信经济比作一篇“文章”,那么必须摒弃做“半首诗”的观念,不能认为只要产品够好,就将手信经济当成小打小闹,从而忽略了手信经济也有产业链的上下游需求。把“湛江手信”当作品牌去经营,首先就是要真正认识到,手信首先是产品。既然是产品,就要延伸上下游、做优产业链。
如今,那些“顶流”的旅游城市,都纷纷在城市手信的创意设计上做文章。比如武汉,黄鹤楼景区推出了黄鹤楼造型的雪糕,还有“仙气汽水”“仙气绿豆糕”等系列。除此之外,城市景观拼装模型等也广受旅客欢迎。又比如上海,曾经推出过一款“我把上海送给你”的手信礼盒。礼盒内的五六块独立区域,每撕开一块区域,就能找到一个上海特色手信,过程和寻宝一样有趣,而且每个人收到的礼物都略有不同。百雀羚、大白兔奶糖、老上海经典雪花膏摩登红人、上海故事丝巾等“抱团”在礼品池中。由此可见,湛江手信馆里不仅要有来自湛江各地各企业的特色产品,也应围绕“湛江手信”这个IP设计出能代表这座“红树林之城”的“城市伴手礼”。
期待“湛江手信”未来能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