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资料图)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
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成效
多地发现新物种、新记录种
这些生物家族的新面孔,你可认识?
蜥蜴?壁虎?傻傻分不清楚
它的名字叫中华睑虎,是壁虎的“亲戚”
白天在隐蔽的地方睡大觉
晚上变身“夜行王者”,捕食蛾类、白蚁等昆虫
初见睑虎的人,容易被它犀利的眼神吓到
实际上全球已知的睑虎都非常呆萌、温顺、胆小
中华睑虎从股部至腹部长有金斑
这让它的气质脱颖而出,显得尤为“尊贵”和“霸气”
自2019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后
这一物种在海南热带雨林中首次被发现并正式命名
蛙类家族又双叒“扩员”啦
名字萌翻人的海南小姬蛙,是蛙中的“另类”
它的个头大多仅20余毫米
叫声不是“呱呱呱”,而是像蛐蛐一样细小尖长
在雨林里,人们难以察觉它的存在
科研人员只能通过其鸣叫声进行定位
当在雨林中的石灰岩上休憩时
岩石上的小水坑就是它的豪华游泳池
早在2012年,它的身影就曾在海南雨林中被发现
科研人员经过9年的研究,确定其为海南特有新种
大小不到8毫米
绿油油的像一片叶子
长着一对兔耳朵般长长的触角
晒晒太阳就能吃饱喝足……
它是软体动物“海兔”的一种
但比起兔子,它和鼻涕虫、蜗牛的关系更近
它在摄食藻类时“借取”叶绿体短暂保存在自己的细胞里
利用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维系一生
在红树林的小水洼里能找到它的身影
水洼干涸时它钻进螃蟹洞或者泥沙里“避暑”
2020年,科研人员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它
这是白边侧足海天牛在我国大陆首次被记录
外表和红灯笼“撞脸”
藏在树根边缘
个头小巧玲珑
尖峰水玉杯,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精灵灯笼”
它是一种罕见的腐生植物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取食”其他生物体的残骸
2020年,科研人员确认它为新物种
它对生长环境十分挑剔
目前仅见于海南尖峰岭人迹罕至的雨林深处
浙西南丽水境内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内
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中
一种叫声奇特的角蟾引起科研人员的注意
它比一般的角蟾身形偏小,只有2至3厘米
全身与枯叶等环境颜色相近且善于隐蔽
一旦有人靠近就停止鸣叫,让人难以定位
科研人员连续蹲守终于找到这一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新物种
2021年1月,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阶段性成果
因其模式产地在百山祖国家公园
故命名为“百山祖角蟾”
2021年,科研团队在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
采集到一批小鳔鮈属鱼类标本
调查团队认定这是一个新物种
它是小型鱼类
全长一般不超过10厘米
通常栖息在河流中下游
白天藏身在较深水域,傍晚时游到较浅水域觅食
以藻类和小型底栖动物为食
由于目前已知其仅在瓯江流域分布
遂以“瓯江小鳔鮈”命名
菌盖直径2.5至13.5毫米
幼时半球形或钟状
逐渐生长成为钟形
老时或干燥时多裂缝
散布生长在云杉、松、杨、栎混交林活木上
其外形与小菇属非常相近
科研人员经显微镜观察
确定其为中国大型真菌突孔菌科一个新物种
将其命名为“丽水丽丝盖伞”
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发表
像兔、像鼠又像鹿
体型只有兔子般大小
云南西双版纳美丽神奇的热带雨林里
生活着一种名为鼷鹿的“小精灵”
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偶蹄动物
也是现有的反刍有蹄类动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种类之一
由于生性机警,善于隐蔽,性情孤僻
2018年中国科研人员才首次人工拍摄到它的高清影像
草绿色背部嵌有黑色斑块
小而萌,脚带“吸盘”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神情警惕又有趣
2019年发现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
这一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臭蛙属新物种
在2021年被命名为“独龙江臭蛙”
淡粉色的花瓣娇艳欲滴
黄色的花蕊形似祥云
这一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生长在常绿阔叶林林下
花期一般在每年8月至9月
2021年9月,科研人员在云南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进行野外调查时意外发现
2023年初,被认定为全球植物新物种
并以其发现地命名
全球秋海棠属家族“物种户口簿”上又添新成员
科学家一直推测
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大花舟翅桐
在我国也有分布
2023年3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研人员开展资源监测时
这一推测终于被发现证实
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舟翅桐属植物分布
外形像一把把在雨林间打开的黄伞
花色为橘黄色渐变橘红色
植株高达35米至45米
它的发现体现出我国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
新物种、新记录种不断进入人们视野
印证我国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这些生物家族新成员仍有许多神秘特征、习性亟待揭秘
对于物种多样性有重要生态和科研价值
需要我们悉心呵护,与它们和谐共处
文字记者:陈凯姿、魏一骏、赵珮然
海报制作:魏冠宇
策划/编辑:徐曼
图片来源:
海南省林业局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