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州新闻客户端记者王佳丽、彭洁/文
(资料图片)
和合之美
徐永恩
和合二仙的形象,融入台州城乡角落,并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建筑构件的牛腿、木门花板、石窗上,以及餐具、茶具、卧具、文具、服饰鞋帽,甚至铜锁、银项圈上,都可见和合二仙形象,笑容可掬、喜气盈盈。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物件,都被当作可视的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合文化。
在建设现代化和合之城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利用一切可用的物体和空间,创设可视、可游、可玩的载体,来传承和合文化。
浙江省级特色文化小镇——天台山和合小镇,就是以讲好寒山、拾得故事,弘扬和合文化为主题,集文化旅游、影视动漫、和合讲堂、和合书院、和合养生等为一体,规划建成的和合文化标志地、示范地、传承地。和合人间文化园位于和合小镇的中心区,由和合文化展示游览区、和合文化体验区、和合文化配套区三部分组成,以收藏和合二圣各类物品著称的和合人间博物馆、一根藤艺术馆、婚庆体验馆等均已建成开馆。
当然,台州的“和合”氛围不止于一个和合小镇。在天台高速公路出口,能看见象征“和”的荷花柱。天台山民俗博物馆内,设有和合博物馆。还有天台龙溪和合文化研学基地、后岸和合文化旅游特色村、和合林、和合路、寒山路、和合广场等。台州各县(市、区),亦建有和合书吧、和合公园、和合街区等,应有尽有。
台州学校也加入和合文化传承和研究队伍。除了在中小学校开展“和合文化进校园”活动,台州学院更是对接和合圣地建设,成立和合文化研究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已完成浙江省文化研究重点工程“天台山和合文化研究”,目前进入浙江省文化研究重点工程另一个项目《司马承祯研究》。成立于1989年的台州市天台山文化研究会也专门设立了“和合研究部”,出版了《司马承祯与天台山》等专著。
从无形到有形
和合之美浸润台州
王佳丽
作为台州的一个城市符号,和合文化已深入人心。
和合之美,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是百卉千葩的多元之美,也是美美与共的融合之美。将和合文化的美学精神与城市结合,落地了一批可体验可分享的物化工程,创作出一件件“摸得着”的作品,营造出一个个“看得见”的场景。
场景之美
漫步在台州,你总能和“和合”,不期而遇。
无论是散在全市各个角落的100多家和合书吧,还是在街道拐角处的和合标语、有强烈标识的和合雕塑,亦或是提供文化和休闲服务的和合文化公园,满足便捷服务和休憩场所的和合文化驿站,以及和合湖、和合大道等,和合的概念,融入台州城市建设的细枝末节,提升了大众对和合的感知度。
这些点相连,编织成一张张弛有度的大网,连接起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自然之间和谐共进的联系,在提高城市文化氛围的同时,也丰富居民的精神享受。
比如,这张大网上的其中一个点——台州植物园。如果说打造一个包容自然生态、休闲体验与城市发展的公共共享空间,来实现和谐的理想居所是和合的内化体现,那么,园内醒目的和合二仙雕塑、以台州名人为题材的雕塑人物、展现台州非遗和特色工艺美术的民俗图卷雕塑,则是一个沉浸式的和合人文课堂。
“通过造像、造景等方式,我们将山水资源和雕塑文化融合,打造了一个多功能的城市文化植物园。今年,我们还在盆景园开设和合书吧,为市民提供更多休憩阅读场所,进一步提升植物园的人文气息。”台州植物园负责人邱艳华介绍。
在天台,和合标识更是俯拾皆是。
从张家桐村的寒山庙到国清寺内敬奉丰干、寒山、拾得的三贤堂,从始丰湖公园和合文化广场到道尽千古文明的和合人间文化园,从龙溪和合文化研学基地到后岸和合文化旅游特色村,从五花八门的和合伴手礼到以茶入菜的天台和合茶宴,天台通过深化文旅融合,把和合文化元素植入现代化和合之城建设,并不断推动和合文化标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年10月,天台和合文化入选浙江首批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为全市唯一。
不断擦亮和转化的和合场景,成为彰显城市文化魅力的金名片,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打卡“和合”。天台的和合文旅路线曾多次登上省级榜单——“天台山和合唐诗之旅”入选浙江省诗路精品旅游线路,天台“访佛道名山,悟和合之道”之旅入选首批浙江主题非遗旅游线路等。
传承之美
位于天台山和合小镇核心区块的和合人间文化园,总投资6亿元,讲述千载和合故事,传承和合文化精髓,打造和合交流平台。
在这个园区里,实物展示和场景搭建相结合,留存了一批和合印记,在一根藤艺术馆、廻澜美术馆等展馆内,你可以学习到不同主题的文化内容。天台山和合人间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和合文化”主题博物馆,收藏有3000多件体现“和合文化”的珍贵文物、史料;在茶之路体验馆,你可以体味天台山深厚的茶文化;和合堂婚庆馆、满堂红婚俗馆,则记录和呈现天台传统的婚俗方式,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和体悟包容友善的和合之道。
今年国庆期间,和合人间文化园就举办了两场传统婚礼。经过一番布置,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合二仙立门前,背新娘,坐花轿,跨火盆,拜天地……“我们在仪式上尽可能还原天台传统的婚嫁习俗,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算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天台和合人间文化园的工作人员介绍。
这与其说是年轻人兴起“国潮复古”,不如说是大众逐渐升温和彰显自信的文化传承。台州传统婚嫁里的和合元素,一直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现形式。台州民间将寒山和拾得二圣奉为婚神、喜神,在天台,传统婚俗习惯中还有悬挂和合像、拜和合二仙、祭和合神马、喝和气汤等环节,寄托了家庭和睦、生活和意的美好寓意。
传承,不仅是一种仪式,也不止于一种形式。
如果说,作为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的婚嫁仪礼对大众来说还有些许距离感,那么花样百出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则把和合理念与雅致情趣从“高阁”拉入日常,从“书本”拉入实践,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
在台州市博物馆,参与者通过体验传统制香技艺,感悟香的和合之道,体会和香的魅力;在温岭和合书院,举办一场“迎春雅集”,来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聚会;在“天台度过”文化体验空间,你可以修习易筋经,静赏清荷,闻香听琴,插花品茗……与传统文化来一次深度接触。
据介绍,以和合文化为内核,将天台地方人文与文旅体验相结合,“天台度过”开展了一系列包括传统手工、文化雅集、禅修养生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如近期开展的“罗汉供茶”活动,便是以天台特有的茶禅文化为主题——天台山寺庙的僧人有以茶供养罗汉见瑞象的历史文化。“文化和传统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和合文化生活化的践行者。我们将和合的理念融入诗意生活和健康生活,参与者们在活动体验中完成文化浸润和自我感悟,最终达到一个身心和谐的状态。”天台度过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山姗分享。
艺术之美
在墙头的灰雕、梁下的牛腿上,可以寻找到“和合”图案;用木雕、根雕、剪纸、刺绣、翻簧竹雕等传统工艺,展现“和合”形象……寄托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和合”,成为一批批台州匠人的创作灵感和主题。特别是有着“和合图腾”之称的一根藤木作技艺,以鲜明的工艺特色和丰富的作品类型,成为和合文化的有力载体和创意输出。
“这扇《福禄圆满》屏风,采用一根藤工艺,大概用了90多天完成。一根藤就是用榫卯结构连接长短不一的木条,整体又保持回环盘曲的状态,在展现圆融自然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又能表达和合圆满的美好寓意。”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根藤工坊”首席设计师褚定江介绍。近日,由他主要参与制作的一根藤作品《福禄圆满》(屏风),入围了“锦绣华章”2022长三角民间艺术文创大展,并获评优秀展品。
除了作品频频亮相各大展览,被搬上橱窗和展台,褚定江和他的团队还在传统工艺中注入活力,开发更多符合当下生活环境的新产品。“过去,一根藤常用于门窗的装饰上。现在,我们将一根藤的工艺和元素用于制作禅椅、桌屏、挂屏、摆件、挂件等各式家具和工艺品上,这些产品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也更受大家的喜欢。同时,这对我们的工艺提出了许多新挑战,需要我们在技术上不断精进和创新。”褚定江说。
作为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和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和合文化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巧夺天工的工艺技法,还是妙笔生花的文学创作,和合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可以从中源源不断地产出文化产品,凝聚起磅礴的文化力量,并在传播和感悟的过程中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财富。
今年7月,一场主题为“和合之夜”的湖畔音乐会,在天台始丰湖畔月桥头举行,现场观众在民乐华章的雅韵悠远声中细细品味民乐音调的和合之韵。“音乐会有《和》《云邀雾请一杯茶》《和合颂》《江南好》等节目,大多是展现天台自然风光和和合文化内涵的。我们用民族乐器合奏的形式,既展现传统民乐的独特魅力,也表现合作和谐的精神内核。”天台县文化馆器乐干部鲍晋雅说。
除了音乐会,一系列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文艺创作活动也在台州落地,为市民送来了一道道文化盛宴。《和合·境》摄影展,通过展出“空境、玄境、诗境、画境、禅境”五大篇章的摄影作品,弘扬天台山文化,领悟和合真谛;“山海清音——台州和合文化书法展”,以书法的方式分享记录台州胜景的诗词、楹联、随笔等,展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合文化。
此外,在舞台剧、歌曲和影视剧等方面,“和合”创作也层出不穷,亮点频出。原创套曲《盛世和合》,新创歌曲《和合颂》《和合星》《为你而来》等,音乐剧《天台遇仙》、音舞诗《听见·天台》等一批优秀文艺精品,成为传播“和合故事”的重要途径。电影《济公之降龙降世》不仅在国内收获大众的喜爱和肯定,拿奖无数,还在不久前落幕的第3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2022东京·中国电影周”中,获得金鹤奖最佳动画片奖。
来源:台州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