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资料图)
一名中年女子出现意识模糊
紧急入院治疗
经医生分析
系因感染新冠病毒后过量饮水
导致水中毒引起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杨鹏介绍
这名患者于12月10日左右感染新冠病毒
出现全身酸痛症状,发烧至39℃
并呕吐了2次
呕吐后该患者开始大量饮水
“家属描述说,她不停地喝水”
继而出现肢体抽搐、神志模糊的症状
即被紧急送往监护室抢救
杨鹏说,该患者出现急诊意识改变
考虑为大量饮水后出现的水中毒所致
水中毒又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
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
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
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12月15日,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
上述患者已经康复
其新冠症状也已治愈
预计很快就能出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杨鹏
什么情况可能导致水中毒?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王雪峰介绍,水中毒是由于人体所摄入水的总量大大超过排出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水量增加。
人体的肾脏每天从血液中排出多余的水大约800至1000毫升。“如果你喝了很多水且没有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你可能会遇到麻烦,因为你喝的比肾脏代谢的还多,所以多余的水就会滞留在血管里。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被钠和水平衡的溶液所包围,细胞内和细胞外保持着平衡。”王雪峰称,但当喝太多水的时候,细胞外的钠浓度被稀释了,细胞内外形成梯度差,细胞外的水分就会进入到细胞里,这会导致细胞水肿膨胀,医学上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俗称水中毒。
每天饮用多少水合适?
冬季来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许多患者采用喝水的方式来缓解症状。然而,喝水也是有讲究的,需要把握度,不能过度饮水。
杨鹏介绍,对于健康人群来说,24小时内喝水量达到3、4升以上,就可能造成水中毒。喝水讲究适可而止,而不是无限制地饮水,一天喝两升左右温开水较为安全。而对于慢性肾脏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饮水量。
电解制水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
最近,电解质水也成了“紧俏货”
多个电商平台上
电解制水被抢购一空
线下超市也出现了断货、涨价的情况
某搜索引擎数据显示
12月5日至12月11日
电解质水的搜索指数
整体同比陡增2711%
某款电解质水在电商平台的单周销量
环比提升1327%
12月7日至12月8日
该电解质水在多家平台上
销售额暴涨2000%
电解质水有用,但不必“神化”
电解质
指的是体液中的无机盐、蛋白质等
以离子形态存在的物质
主要包括钾离子、钠离子、
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
水和电解质
是维持生命基本物质的组成部分
是维持人体生命
各脏器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条件
在发烧的过程中
可能会因为大量出汗和腹泻
造成水分和部分电解质流失
严重可导致头晕、乏力等
出现脱水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
适当补充电解质
有利于保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并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膳食营养临时指南》中
均提到“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或“适量补充含一定量电解质的饮用水”
因此
对于居家康复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来说
电解质水并不是“智商税”
确实能派上一定的用场
不过
专家也提醒
电解质的补充渠道有很多
并不一定非得是功能饮料
紫菜、菠菜等含钾的食物、淡盐水等
都可以适当补充电解质
吃水果、喝粥、医用补液盐
也可以为人体补充流失电解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
居民在家也可以自制补充电解质的饮品
如茶水、椰汁等
以及番茄汤、白萝卜煮鸡汤等汤羹
电解质水不是“万能药”,这种情况没必要补充
电解质水走红后,不少人把它视为居家必备饮品, 开始四处囤货,有事没事就喝上几瓶。
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部分情况下,电解质水确实是需要的, 但也不是必须和无可替代的。当出现发烧等症状时, 如果能正常饮食,则无需额外补充电解质。 如果整日不进食 同时排汗或严重腹泻呕吐,则需要注意补充电解质。
湖北武汉亚心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满宁提醒,补充大量电解质水,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对于特殊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肾脏衰竭的人群等,喝大量的水反而会增加体内容量循环的负荷,进而加重心衰、浮肿等情况。一些电解质水的产品介绍上也写着,“本品是普通电解质饮料,无任何药用价值或保健功能,每日饮用量建议不超过3瓶”。
团团温馨提示
合理控制饮水量
才是居家抗疫的正确做法
治愈方法千万条
合理使用最重要!
(来源:青春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