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影坛着实热闹。从香港打到好莱坞的杨紫琼,成为首位奥斯卡华裔影后;成龙、梁朝伟、刘德华、张学友、张家辉在影展同框合影,影迷纷纷感叹“爷青回”,而这个影展,就是刚刚落下帷幕的第27届香港国际影视展。
香港国际影视展是亚洲最大的跨媒体、跨业界的影视娱乐交易博览会。通俗地说,只要你的影视作品质量够“硬核”,在这个展会上就既能交到新朋友,也能做成大买卖。
过去3年,香港国际影视展因疫情“移师”线上,而今年展会回归线下举办,吸引了超过330家内地展商参与,这个破纪录的数量,足证国际影视交流“渴展会久矣”。
(资料图)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这个举足轻重的电影交易市场,作为中国影视最为活跃板块之一的浙江,带去了什么作品?浙江影视从出海到乘风破浪,还有多远的距离?
香港国际影视展浙江展区
一
先来说说,香港国际影视展回归线下后,这个场子究竟有多热?
放眼全球,来自美、日、韩等30个国家及地区逾700家展商都来了,世界著名制片人、发行商、投资者及业界代表也都来刷了刷脸。超过330家内地企业组团参展,《流浪地球2》《满江红》《人世间》《三体》等内地爆款影视剧集体亮相。
把视线投回浙江,6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带着优质项目组团参展,省政府新闻办、省广播电视局、省电影局还联合举行了“影向未来”浙江影视国际推介会。在兼具江南韵味与数字化设计的浙江展区,《去有风的地方》《良渚寻梦夜》等一批优秀剧目以及云交易平台亮相,浙产电影《寻秦记》《艺术学院》,浙产剧《富春山居》《泳往直前》等进行了项目发布。这些已播或待播的影视剧,让海内外观众零距离感受了一把何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
“影向未来”浙江影视国际推介会
或许有人会问,影视剧的“浙江制造”们跨越一千多公里到香港布展、参展,意义何在?
一方面,是浙产影视有搭台唱戏的底气。这几年浙产影视持续发力,拿精品创作来说,《送你一朵小红花》《外交风云》《独行月球》等叫好又叫座;拿影视业主体来说,浙江有近4000家影视制作机构,其中影视文化上市企业有26家,影视基地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片子、再强的企业也需要登台吆喝,而本次组团赴香港参展就是为了“政府搭舞台,企业好唱戏”。
另一方面,是浙江影视有借船出海的刚需。往大了说,影视作品作为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被称为“铁盒子里的外交大使”,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形式之一;往小了说,影视作品“走出去”对一个地方搞好对外宣传推介而言具有事半功倍之效。如《鸡毛飞上天》让“义乌”在多国成为网络热搜词,再如在国内热播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将被翻译成六国外语向全球发行,并且在两百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影视平台播出,“有一种生活叫大理”的美好生活方式也将随着这部剧传播出去。
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城市,是中国影视“扬帆出海”的重要港口。浙江和这样一场影视盛会双向奔赴,就是希望在全球文化融合中,寻找到更多让浙江出品的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机会。
香港国际影视展活动现场
二
其实,影视出海,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公开报道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剧开始以赠送、合拍等方式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比如,86版《西游记》就曾先后出口到缅甸、越南、泰国、加纳、坦桑尼亚以及尼泊尔等国家,孙悟空不只是“每个中国孩子的童年”。
进入阅屏时代,出海潮尤甚。据报道,这些年来,《延禧攻略》《琅琊榜》等古装剧向亚洲市场稳定输出,多元赛道、IP出售等新打法纷纷登台……作为全国电影前三票仓和影视剧重要出产地,位列“出海量”第一方阵的浙产影视,固然硕果累累,拿奖拿到“手软”,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琅琊榜》日文版海报
其一,“走到海外”离“海外出圈”,尚有距离。
整体上看,走出去的浙产影视剧数量高于质量,真正出圈的爆款还不多,有了高原,但需要更多的高峰。特别是与国内表现比,海外影响力极其有限。比如2020年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排名第一的电影《八佰》,在海外的票房仅约98.83万美元(约等于672万人民币);在IMDb的论坛上,《狂飙》的留言数只有272条,相比《权力的游戏》动辄百万的评论量来说,颇有“水土不服”之感。
其二,从“共享”到“共情”,仍需努力。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与海外观众“共享”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人们“记得”,才是最难的。很多人都记得,“迪士尼买下了《人世间》在非中国地区播放的版权”一事上了热搜,一家以动画闻名的外国公司买下了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什么?在笔者看来,迪士尼看中的或许就是“共情”的力量和时代的肌理,也就是《人世间》背后展现出的“生逢其时”。用细节复原出中国人半个世纪以来“吃穿用度”的《人世间》,讲的并不是苦难本身,而是更多地通过鲜活的人物重塑真实立体全新的中国形象。
有专家就指出,海外受众不但想从中国文艺作品中感受飞扬的想象力、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也有体认现实、感受历史,从各个维度观察思考当代中国的需求。这也启示我们,并不需要去“仰视”或者“俯视”任何人,而是需要以一种“平视”视角,心平气和地讲故事,讲好时代的故事。
其三,从“借船出海”到“造船破浪”,亟待“东风”。
刚刚出征海外时,中国影视在“借船出海”背景下,往往处境被动,经典如《甄嬛传》也被奈飞从76集剪辑至仅剩6集,韵味大减。
如今,以华策影视为代表的浙企在2005年就成立国际发行部,实施“华流出海”战略,自己“造船”。目前海外的“华剧场”,频道数达到50个、覆盖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走出了一条国产影视的出海新路。
但离真正“乘风破浪”,还有不小差距。一方面,走出去的市场有局限。报告显示,亚洲仍然是国产剧最大的出口市场,我们还未真正走向全球;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占有率依然偏低。比如在海外发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华策影视,即使出产的《长歌行》创造了单集15万美元的海外版权纪录,但距离“成功驶进暴风眼”还有距离。
与“借船出海”相比,“造船出海”显得更加自主、灵活。但无论是“哪一条腿走路”,都仍需从制度设计、平台建设、传播渠道等多个维度赋能升级。
三
浙江既是经济大省、开放大省,也是文化大省。面对逐渐复苏的全球影视市场“蓝海”,组团参展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更好“出海”、开辟“新航线”?
事实上,“出海”一词,颇具人类文明史的悠久韵味。参照历史,不难发现“地理大发现”离不开三桅帆船,而船上扬起的征帆则是让其乘风破浪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浙江影视出海,或许也可试试扬起三道帆。
先说扬起内容的帆。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优质内容始终是国际传播中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学领域有个概念叫“文化折扣”,指在国际文化贸易中,会因为其蕴含的文化因素不被其他民族的观众认同或理解而带来产品价值减损的现象。
为什么过去国产影视剧出海激起的涟漪,在日韩与东南亚市场显现得最为明显?究其根本,还是文化同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譬如,《开端》作为定位成治愈性和趣味性兼具的剧情片,在韩国的亚洲电视剧频道AsiaN热播;《卧虎藏龙》让外国人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神秘,海外票房高达2.1亿美金。浙江影视要想顺利出海,前提是做到在国际传播和跨文化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寻找到文化契合元素,表达全人类共同价值。
再说扬起融合的帆。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现代社会,营销和宣传尤为重要。当下,“人才出海”“技术出海”“资金出海”等,都成了国产剧海外营销传播的重要通道。然而,还有个问题亟待引起重视。海外市场由若干民族、国家、文化组成,如何差异化、精准化传播,中文如何转译为恰如其分的其他语言?比如,国产影视出海的主要目的地东南亚有11个国家、至少11种官方语言,近年影视交往日益密切的非洲,更是有54个国家、900多种语言。
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曾说,翻译的理想境界是“信、达、雅”。因此,国产影视剧的翻译,绝对不能“他译”“速译”,而是需要制片方与发行提前完成原汁原味而又精准通畅的转译工作。这一点,浙产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值得借鉴,为了方便外国观众理解,译者用了“特异功能”“神奇的香蕉”等词,最大限度消除了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
最后说扬起集群的帆。
出海,势必会碰到困难、遭遇风浪,单打独斗风险极大。浙江影视要想成功出海,还需要变单兵突进为集团作战,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握指成拳、聚沙成塔。
事实证明,集群出海是一条“走出去”的共赢之路。这次,浙江组团参加香港国际影视展,品牌名气更大了,参展商选择更多了,合作互补更强了。正如一位参展商所说,“政府组织我们组团参展,让我们背靠大树、手挽伙伴,我们更有底气了,也得到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航母作战、各舰种配合,关键在于指挥系统。政府组团参展适用于重大节展等特殊时刻,但无法及时处理影视出海在日常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从长远来看,浙产影视出海作战的关键还在于形成常设性的“指挥系统”。在美国,有充当电影业出海“眼睛”的商务部电影分部、专门处理国际事务的电影出口协会;在法国,有高举民间大旗但事实上由政府出资扶持的电影对外传播协会。而在国内,影视行业亟需更多高层级、有力量的“指挥系统”。
尽管出海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这次的香港国际影视展只是掀起的第一道浪,浙江影视汹涌澎湃的出海潮,就在不远的将来。
来源:浙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