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恐龙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个神奇的物种,那就是恐龙,因为体型庞大,恐龙可以说是当时地球上的霸主,但是在统治了地球大概1.6亿年后,随着生物的演变,恐龙开始灭绝,只留下了大量的恐龙化石。
相信很多小朋友在电视上,在博物馆里都见过恐龙化石,那这些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恐龙化石,你们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吗?
我们知道恐龙大多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当它们死后,因为尸体直接暴露在地面上,很容易被一些肉食性动物把它们的尸体当成美食吃掉,而这个时候一些细菌也会跟着参与进来,时间一长,恐龙的尸体就会被风化变成灰尘,消失不见。
所以要想成为恐龙化石,一般来说,需要经历类似地震、山洪这样的重大灾难,恐龙没能及时逃脱就被泥沙或者其他沉积物给掩埋了。因为只有这样,恐龙被完全包裹起来后,才能隔绝氧气,才能不被其他肉食动物发现吃掉或者被细菌给腐败分解掉。
除此之外,这些恐龙要想成为亘古不变的化石,还得在土里等上很长很长的时间,因为它们身上真正能成为化石的部位其实并不多,一般来说,能成为化石的都是些坚硬的部分,比如说,像恐龙的骨骼啊、牙齿啊。而恐龙身上最不容易形成化石的皮肤,因为是恐龙身上最柔软的地方,所以特别容易腐烂消失。
而骨骼、牙齿之类坚硬的部分因为沉积在泥沙中,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所以才能保存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博物馆里恐龙的化石大多都是骨骼和牙齿,而很少有皮肤的原因了。
所以小朋友们,现在知道恐龙化石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下次当你去博物馆参观那些陈列的恐龙化石时,记得,一定要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哦,因为这些恐龙化石都是我们大自然留下来的历史书,记录着恐龙世界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