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回温,商超零售业发展迎来拐点。近日,多家商超企业发布消息,线下店客流量增长,带动销售额稳步提升。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发现,超市企业通过低价蔬菜、创意标语以及卖场空间改造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店,消费快速升温。
“特价”拉拢消费者
或许“经典永不过时”,生鲜产品的促销活动为商超线下店带来一波流量。周二一早,家住劲松的刘奶奶与邻居在超市门口相遇,赶来购买当天上架的特价生菜。结账时,刘奶奶的购物车里不仅有生菜,还有橙子、草莓、馒头等商品。
不少超市也通过“低价菜”“特价菜”等促销吸引消费者到店。物美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物美超市每周三会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促销档活动,如“九毛九叶菜”“0元购”等。相应的促销信息会在视频号、公众号、微信社群等渠道预告。在促销宣传下,早晨时分到店消费的老年消费者较多,有部分年轻人选择在特定的促销日期前来购买商品,促销营销也实现更加的精准推送。
不仅是低价、特价生鲜商品,超市企业也尝试通过社交互动带动实体店客流。T11生鲜超市方面也提到,购买低价生鲜消费者中,以老年消费者居多。这部分消费者偏好在较早的时间进超市选购,优先挑选到新鲜食材。同时,在日常的销售中,T11生鲜超市也会根据时节养生和进补的内容,产出关于食材、烹饪、进补、商品知识等相关社交传播内容,来促成消费者到店购买。
在七鲜超市的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均能看到“天天低价”专栏,“天天低价”商品覆盖品类较广,鸡蛋、猪肉、蔬菜、水果、水产等商品。不止于售卖特价商品,七鲜超市还在门店举办线下亲子活动、新媒体测评和社群试吃等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店。
“环境升级”靠近年轻人
点点手机,就能享受商品即时到家服务,让零售行业的节奏变快。相比之下,实体店的经营是增加消费者的停留时间,舒适的购物环境成为升级的重点。有研究指出,购物环境美化对门店销售影响在15%左右。
消费“场景”的变化,也能更好地定位顾客群体,尤其是年轻客群。物美超市将货架间的走道距离拓宽,高货架更换为1.6米的矮货架,减少卖场内部的压抑感,动线设置更加灵活。
七鲜超市的3.0门店中,从业态融合方面,将零售和体验分区域混合,形成内部组团,强化现场体验。在业务创新方面,七鲜超市设计了合围式餐区布局,增加社交互动属性。
T11生鲜超市店内也增加“知识性标识”、美陈等设施。例如,3、4月,卖场内用桃花、樱花营造春意盎然的氛围,部分区域陈列为露营踏青主题,并辅助以画面、道具、在售商品等,提升消费者到店的融入感。
永辉超市的“为蔬果写诗”标识,使得“菜市场文学”在社交平台出圈,超市、大卖场也在新传播渠道有了更多露出机会。
抓住零售新风口
商超增速实现跨越发展,尤其在传统卖场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当年耳熟能详的易初莲花、好又多、华普、易买得等连锁品牌只停留在消费者的记忆中。
面对行业的变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区域零售企业的未来:打造中国“人本主义零售”》中提到,未来的中国零售尤其是区域零售仍蕴藏着巨大机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更需要从食品的消费升级中获得生活的“小确幸”,使商超市场整体得到抗击经济周期的韧性。其中,线下商业空间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不可替代,当前线下渠道在中国食品杂货零售市场占比仍达81%,消费者更期望通过逛超市来获得生活的真实感。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提到,零售业的未来是“新零售”。新零售对消费品、消费行为、消费场所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和塑造,这些结合了多渠道、多服务,以需求和体验为中心、技术为驱动的新型业态,将会对零售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并有望成为引领零售行业转型的重要尝试。
值得关注的是,商超零售行业的细分化愈发明显。仓储会员店、生鲜电商、社区小店或是大卖场,需要不断进化、变革来适应消费者。线上与线下、传统与新兴在这个时代激烈碰撞、相互借鉴,商超也将迎来新的风口。|(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