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介绍: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名称由来: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 ,《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 。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
中国第一部古典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战国晚期出现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又称《内经》。这部医学经典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众多医学家长期积累的成果,是一个时代医学进步的总结性巨著。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柩》两部共18卷、162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诊断学等,介绍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311种病候,以及对这些疾病应采取的汤液、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内经》作为一部科学名著,早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家和科学史家的重视,它的部分内容,相继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国家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