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报道:东西问·镇馆之宝丨付莹:在吉林如何打开“天外来客”的基因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3-03-23 08:29:21

中新社吉林3月22日电 题:在吉林如何打开“天外来客”的基因密码?


(资料图)

——专访吉林市(陨石)博物馆陨石部主任付莹

中新社记者 苍雁 石洪宇

陨石是地外天体碎块穿过大气层陨落到地面的岩石样品,也是人类直接认知太阳系天体的珍贵实物标本。1976年3月8日,世界迄今最大一场石陨石雨降临在吉林5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内,包括138块较大陨石。

这些“天外来客”降落后,中外学者广泛参与吉林陨石研究,成果丰硕,也为中国其后的深空探索奠定了基础。近日,吉林市(陨石)博物馆陨石部主任付莹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解读中外科学家从吉林陨石中发现的秘密。

视频:【东西问·镇馆之宝】在吉林如何打开“天外来客”的基因密码?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能否介绍一下吉林陨石的降落过程?

付莹:吉林陨石来自小行星带。根据陨落过程的力学分析和大气层内轨道的研究,这颗小行星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前的直径约1.7米、重约4吨,形状近球型。它于1976年3月8日15时从地球后方几乎沿着地球轨道追上地球,自东向西进入大气层,在通过大气层时表面温度约2000℃—3000℃。

据目击者回忆,当时看到一个大火球从天空的东北方向呼啸而来,受高温高压气流的冲击发出阵阵轰鸣,它在距离地面19千米的高空爆裂,形成无数个小火球,呈雨状散落形成了吉林陨石雨,质量最大的碎片落在最前面。

吉林一号陨石与地面撞击时形成的陨石坑。吉林市陨石博物馆供图

陨石的降落是偶然和随机的。三月的中国北方,天气刚刚转暖,一号陨石落在吉林市永吉县桦皮厂镇靠山村十社,穿透1.7米的冻土层,遁入地下6.5米,坑口直径为2.1米。据目击者回忆,陨石落地后发生爆炸,从远处看,翻滚的烟尘逐渐形成小蘑菇云,高约50米,烟尘浓度极大。被溅出的碎土块,最远达150多米。

吉林一号陨石造成的震动相当于1.7级地震,这个震波被吉林市和丰满区的地震台记录下来,使吉林陨石雨的陨落有了准确时间记录:1976年3月8日15时2分36秒。而吉林一号陨石,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

吉林市陨石博物馆内收藏的吉林一号陨石。苍雁 摄

中新社记者:吉林陨石成为中外科学交流的媒介,世界各国科研机构开展了哪些交流、研究?

付莹:吉林陨石是太阳系的考古样品,具有比较复杂的宇宙线辐照历史,科学内涵丰富,引起了国际陨石研究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中国遵循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把吉林陨石样品分赠给德国马普学会、美国加州大学、日本极地研究所等12个国家的40多个实验室,科学研究在世界各地展开。学者们对样品进行宇宙成因测定,发现吉林陨石深色相与浅色相中稀有气体同位素的组成有较大差异,宇宙暴露年龄约100万年。

中国科学院联合考察组进行了新中国第一次系统的陨石科学考察。以欧阳自远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通过现场考察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科学信息,涉及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宇宙线及物质相互作用、行星形成过程、小行星的演化、行星际空间的辐照历史和陨石降落过程的物理化学环境等方面。

吉林一号陨石挖掘现场。吉林市陨石博物馆供图

可以说,吉林陨石是研究天体演化、生命起源、元素起源、空间技术以及其他多种学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极为珍贵的宇宙考古标本。吉林陨石的研究成果也被公认为地外物质研究的范例。通过对吉林陨石的研究,中国逐步形成了一支多学科,能进行综合研究的陨石学、宇宙化学和空间地质学的科研队伍。

吉林陨石除极少数用于科学研究及其他用途外,大部分保存在吉林市(陨石)博物馆。目前,全世界收集到的陨石标本,依据其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石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吉林市(陨石)博物馆用吉林陨石交换了包括墨西哥Allende陨石、俄罗斯Sikhote-Alin铁陨石、纳米比亚Gibeon陨石等国内外40多种陨石,进一步丰富了科研样本和内容。

吉林市陨石博物馆内收藏的陨石。苍雁 摄

中新社记者: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您认为陨石研究的意义和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为人类探索地球以及外太空可能提供哪些帮助?

付莹: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流星和陨石现象。2000多年前,由春秋战国史官所著的《竹书纪年》载“帝癸十年,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记录了发生在夏朝的一场陨石雨。此外,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定义:“星坠至地,则石也。”

付莹讲述如何打开“天外来客”的基因密码。苍雁 摄

虽然人类记载和收藏陨石的历史久远,但陨石作为一门科学只有200多年的历史。陨石最重要的是科研价值,各国科学家在南极冰盖地区发现了超过4万块陨石,它们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相对于登陆行星和到小行星表面采样,研究陨石具有成本低和代表性广泛等特点。具体来讲,陨石的研究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陨石是外太空岩石,更是太空化石。陨石的成分反映了其母体曾发生的种种变化,研究它的形成演化,对于了解太阳系的早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太阳系形成后的行星演化过程提供比较的标准。

其二,陨石与地球具有同源性。目前已测定,陨石的年龄和地球十分近似,它们形成独立的宇宙体的时期大致相同,地球上已知的化学元素在陨石中也均有发现。通过陨石研究小行星的化学组成与化学演化,对于认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进程有很大帮助。

其三,近年来人类愈发认识到地球有着被小行星撞击的危险,通过对小行星与陨石的研究,可以助力开展小行星探测计划,研究、监测、预警以及防御小行星撞击,保护地球家园。

欧阳自远(左二)与外国专家研究吉林陨石。吉林市陨石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记者:目前世界各地有数万颗“天外来客”,在学界以外,不同国家的“星友”如何交流,吉林陨石在其中是何角色?

付莹:陨石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是一种稀缺资源。对大多数人而言,它是天上的星星,是一份上天馈赠,寓意美好。同时,一些陨石外观漂亮,是奇石爱好者的收藏品。

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陨石在非洲热带沙漠被发现,随后陨石作为商品在交易会和网上大量涌现,一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样品,另一方面也为各国陨石收藏爱好者带来机遇。中国陨石收藏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各地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宣传普及陨石知识,使爱好者对陨石的认知正不断提高。以吉林市为例,近些年来吉林市(陨石)博物馆以吉林陨石为媒介,开展了一系列中外科普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国家的陨石研究者和“星友”亲密交流。

“星友们”拍摄馆内“星空”。苍雁 摄

2018年由吉林市人民政府、国际陨石学会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主办,吉林市(陨石)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吉林国际陨石博览会,吸引了国际陨石专家和国内陨石收藏者的广泛参与,推进了陨石科普。

在社会日益进步和科学不断普及的今天,公众对吉林陨石的科学价值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以吉林陨石为媒介开展的吉星会友系列科普活动已成为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和权威性的陨石交流平台,成为连通陨石研究者、科普工作者、星友的桥梁。(完)

受访者简介:

付莹,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现任吉林市博物馆陨石部主任,文博副研究员,《吉林市博物馆馆刊》执行副主编。长期从事陨石展览策划、陨石保护研究、陨石实验室科普活动策划、陨石微课堂策划等工作。主持策划的“探索星际、触摸陨石”科普研学课程获得“2015-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自然类、科技类优秀研学课程”,论文《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博物馆研学旅行研究》获得“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四届论文研讨会”一等奖。

责任编辑:427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