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聚焦工伤事故易发多发的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多措并举、靶向施策,有效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保障职工生命健康。今年一季度,该市市本级按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91万人。
部门协作
建设项目应参尽参
(相关资料图)
近期,南浔经济开发区塘南单元地块工程(南区块)项目即将开工。项目负责人王经理在办理开工许可证时,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小张告知他要及时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并出具督促施工承包单位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的催告函。王经理收到催告函后,及时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
去年底,湖州市人社、建设、应急管理等7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提出加大部门合力、推动信息共享比对,确保了所有建设项目应参尽参、工伤保险费应收尽收。针对建设项目工伤事故多发、参保登记不规范、实名制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平台,定期研究分析,加大联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交流联动。
实名登记
项目人员应保尽保
前不久的一天,湖州市中医院迁建项目施工人员小张在入职第一天工作时被砖块砸伤了手指,得益于他所在单位及时更新了人员花名册,他正常申报了工伤认定。“我们项目在参加工伤保险的同时就提交了项目参保人员信息。人员发生变动后,我们会及时更新花名册,避免职工发生工伤后难以认定。”该项目总承包方负责人陈经理介绍。
湖州市人社部门结合住建部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劳动监察部门“六项制度”要求,推进企业对施工期内全部施工人员实行参保实名制动态管理,要求在建项目及时更新人员花名册等基本信息。对未按规定办理实名参保登记,从业人员发生事故伤害的建设项目在申请工伤认定时,由建设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倒查实名参保落实情况,对事故发生情况、伤前实名制登记考勤记录及工资发放情况进行记录并审核确认,确保施工企业全面落实实名制管理。
湖州市明确各类施工项目总承包单位都应依法全员参加工伤保险,对施工单位相对固定、已按用人单位参保的职工不再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参保范围,无法按用人单位参保的流动从业人员按项目进行参保,既维护了建设项目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避免出现重复参保、待遇确定难的现象。
精准认定
隐患风险应防尽防
此前,小刘在工地刷油漆时,不慎从高处摔落致头部受伤。单位及时为其进行了事故备案,提交了工伤认定申请。湖州市人社局社保处副处长魏磊接到案件后,通过“工伤智防”平台比对小刘基本信息,确定案件为头部外伤疑难案件后,立即转交调查人员进行现场调查,进一步核实案件事实,对案件进行了认定。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动工伤事故快报制度。施工企业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通过‘工伤智防’平台报告基本信息。工伤认定部门会第一时间核实比对,防范欺诈骗保违法行为。”魏磊介绍。
湖州市人社局强化用人单位举证责任,加强“三工”证据的调查审查,重点审查业务承包(分包)合同、职工受伤期间的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目击证人证词及送医时间、受伤部位、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据材料,确保事实清楚、过程明晰、证据链闭合,推进工伤认定高效精准。
强化培训
安全知识应知尽知
今年,湖州市人社局制定工伤预防项目实施方案,梳理了近两年来工伤发生率较高和工伤事故数量较高的重点建筑企业,通过送培训上门的形式,进行工伤风险隐患排查和工伤预防项目化培训,重点讲解工伤保险政策、建设项目参保管理、工伤认定中单位举证责任等内容,提高施工企业工伤预防能力。
湖州市积极推广“工伤智防”数字平台建设。针对高风险的建筑工人,整理岗位标准规范、技术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等视频和文字学习资源。开展企业工伤风险“安康指数”智能评价,精准锁定高风险对象,督促企业利用平台积极开展工伤预防教育培训,将学习培训情况与“安康指数”评价挂钩,并通过信息通报、预警提示、社会化应用等提升指数的激励约束作用。加强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建立工伤事故通报机制。市本级以排名的形式,对工伤事故发生数量排名靠前的20家企业和20个建设项目进行通报。对生产经营性重大工伤事故实行“一案一报”,由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重点检查、督促整改,形成工伤预防联防联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