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次被摆上桌面。最近,一些知名国企、央企等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竞争程度加剧,引发关注。
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创下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加之就业市场上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相对有限,就业竞争无疑更加激烈。这样的形势也传导至国企、央企--招聘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不仅表现在数百人竞争一个行政岗位上,也表现在很多应聘者拥有名校学历和硕士、博士学位。
其实,近年来,国企、央企招聘的竞争一直都比较激烈。毕竟,国企、央企提供的岗位具有待遇较好、工作稳定等优势,往往被很多人视为就业“香饽饽”,更受求职者青睐。
不过,国企、央企招聘竞争加剧,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趋势。从供需关系来看,几年来应届高校毕业生总量处于高位,而公务员系统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更多高校毕业生会选择民营企业,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则会把目光投向国企、央企。如果考虑到一些企业在生产中引进人工智能、成本控制等因素,未来招聘竞争激烈的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
面对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国企和央企招聘竞争加剧的趋势,广大高校毕业生既要有清醒的认识,也要进行职业规划,做好充足准备,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妥善应对。可以将国企、央企作为求职就业的目标,但不宜将其作为唯一选择。一个岗位的背后,可能有几百名求职者,其中不乏能力出众的竞争对手。如果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可能错失其他就业机会。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切忌好高骛远,而应多一些理性,多一点平常心。毕竟,“先就业再择业”不失为一种务实策略。
国企、央企也要理性看待应聘人数增多,不能因此就肆意抬高招聘门槛、加剧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招聘人才也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好机会。越是岗位受求职者青睐,越要严格招聘程序和标准,让求职者公平竞争。唯有如此,才能源源不断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前来应聘。
国企、央企招聘竞争程度加剧,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更多高校毕业生报考,有利于国企、央企在更大范围筛选优秀人才,对其长期发展有诸多好处。这一现象也启示民营企业,优化从业环境、提高人员待遇,是吸引人才、留下人才的直接有效方式。
从长远来看,我国应继续深化改革,构建自由流动、绩效导向、供求平衡的人才市场体系,让国企、民企等各类用人单位都能招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人岗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