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通过立法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相关活动,有利于推进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劳动者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优化人力资源流动配置
对症下药的举措,为个人信息加上了安全锁,可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损毁,制止非法出售等行为,回应了求职者关切
日前,人社部出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这是首部系统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相关活动的专门规章,将于2023年8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人力资源服务活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该规章坚持问题导向,划定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红线”,引发社会关注。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要为就业市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如今,人力资源服务的内涵更丰富,服务方式也变为线下线上相结合,促进就业的作用愈发凸显。一方面,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畅通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促进精准对接,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能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从业人员104.2万人。2022年,全行业为3.1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各类就业服务,为5268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专业支持。
近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活动形式日益丰富多样,但非法职介、虚假招聘、泄露个人信息、违规收费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但扰乱了就业市场秩序,损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也会影响部分求职者的就业信心,不利于就业大局总体稳定。通过立法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相关活动,有利于推进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维护劳动者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优化人力资源流动配置。
《规定》的内容很有针对性。比如,由于招聘平台审核不严,虚假招聘信息不时出现。一项调查显示,四成以上受访者称遭遇过虚假招聘,有的招聘者被骗钱,有的陷入传销陷阱等。对此,《规定》划出“红线”,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这是明确职介机构责任、杜绝虚假招聘信息的有效之举。如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存在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可依规对其进行处罚。
另外,一些招聘网站泄露求职者简历的情况也有发生。对此,《规定》明确了针对性措施。比如,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等机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盗取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对症下药的举措,为个人信息加上了安全锁,可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损毁,制止非法出售等行为,回应了求职者关切。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就业市场出现的“培训贷”陷阱和职介机构收费乱象,《规定》明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向个人收取明示服务项目以外的服务费用,不得以各种名目诱导、强迫个人参与贷款、入股、集资等活动。这将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相关行为,有助于增强劳动者的求职安全感。
好的规章制度,只有落地才能发挥作用。期盼《规定》开始施行后落实到位,更好助力人力资源服务业服务就业、服务人才、服务发展,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