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的热词榜上,数字藏品与NFT绝对有一席之地。
所谓“数字藏品”,本身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比如十八数藏、鲸藏等。
“NFT”则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可以看作是一种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所有权证明,作为一种数字资产,它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特征。
自数字藏品概念兴起,它便火的一塌糊涂。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数字藏品的每日发行额,从今年1月初日均百万元提升到上千万元,增长超10倍。国内还有六家央媒发布超过40万份的数字藏品,销售金额超过600万元。
此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计发售数字藏品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约1.5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或将保持150%左右的增速,并且据数据领域研究平台头豹研究院测算,2026年我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
对于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的文旅产业来说,数字藏品已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数字藏品本身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是个新鲜事物,当然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数字藏品暗藏风险
如前文所述,数字藏品的高利润率让不少投机者看到了机会。
有的人想要“低买高卖”,于是疯狂买入,哄抬价格;有的人更是盯上了上游的平台搭建,据媒体报道,某“数字藏品”搭建平台业务员称,只要3万元就可以搭建一个H5网页的数字藏品平台,3天左右就能交付,只要钱给够,在售藏品、寄售市场、公告区等板块一应俱全,入行门槛极低,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关停、跑路的数字藏品平台不在少数的原因。
而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黑产的身影。自数字藏品火热起,黑灰产群体就盯上了这一块“肥肉”,且每一个环节都有参与。
顶象曾在第二期威胁情报《黑灰产眼中的NFT:平台嗷嗷待宰,用户送钱上门》中具体谈到了黑灰产的三种欺诈手段:
在注册场景:黑灰产通过接码平台、打码平台、代理IP、脚本软件等作弊工具,实现批量自动化账号注册。
在投票场景:黑灰产使用“秒拨”客户端软件,进行简单配置后,就可以实现自动变换IP地址,以规避平台的IP频次限制安全策略,实现对某一选项的海量投票刷榜。
在交易场景:黑灰产通过群控软件,操控大量账号,短时间内完成指定商品的抢购。
除此之外,黑产甚至还会制作相应的工具使用教程。只要填上验证码和交易密码,脚本会自动抢购。一些工具甚至可以查到这家数字藏品平台发售过程中,有哪些东西可以抢,以及对应的抢购ID。黑灰产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工具一天的牟利可达数千元。但由于普通玩家无法与专业工具进行竞争,甚至会主动购买外挂软件进行抢购,从而形成“全员作弊”的乱象。
种种乱象也引起了市场监管的注意。今年以来,相关监管政策频出。
十八数藏的安全防护之道——在验证环节加筑城墙
十八数藏作为数字藏品的代表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一直便很重视数字藏品的安全性。
其负责人曾在媒体采访中这样讲到十八数藏的初衷:“相较其他数字藏品市场,十八数藏主打精品数藏,大部分藏品均与大众耳熟能详的国粹非遗、知名艺术家、专业机构等联合发布,如熊猫“阿璞”、国家非遗海派剪纸、孝义皮影戏、金石篆刻,国家非遗、燕京八绝之雕漆、景泰蓝、京绣,国家非遗、中国四大名绣之苏绣、湘绣等,明清书画扇面、水城农民画等,合作机构包括中国景泰蓝博物馆、苏州刺绣研究所、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华韵传媒等,确保藏品品质及收藏价值,更有效的为创作者提供权利保障和安全保障,实现创作者的价值提升。”
而这一切的背后更离不开安全的时刻防护。
如前文所述,十八数藏的安全风险主要聚焦在注册场景、交易场景以及投票场景,而这些场景恰恰与顶象的无感验证产品高度匹配。
具体来看,其实现效果如下:
多场景下人机安全验证:在注册、登录、抽奖、抢购等业务场景下部署顶象无感验证,有效识别机器行为,拦截垃圾注册、批量登录;
结合手机号黑名单识别注册登录风险:黑灰产会使用虚拟号段、连号手机号以及没有任何号段特征的黑产小号来注册,通过风险手机号有效识别风险号码;
结合IP黑名单识别刷票风险:黑灰产刷票时,会采用IP代理池进行“机刷”,IP风险库能够有效识别恶意IP地址;
结合决策引擎实现实时防控:接入实时决策引擎,基于业务数据和风险数据,制定不同安全策略,快速有效识别并拦截注册、登录、抢购等场景欺诈行为及营销作弊行为。
与此同时,顶象无感验证还与与顶象防御云相融合,不仅加强了无感验证的实时对抗能力,更让其打通了上下游的防控链路,打破了以往企业单点防控的局面。
对于十八数藏而言,顶象无感验证不仅提升了数字藏品的安全性,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消费体验,打击了恶意炒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