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光明日报
2025-01-14 14:27:16

原标题: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

夯实农业基础,需要培养一大批充满理想与活力,能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的农业人才。但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包括农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农业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农业人才更为稀缺。因此,急需针对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人才结构

在新农科背景下,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更加明确,除了将农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提升现代农业人才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之外,还要注重农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

一方面,加强农业教育体系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更多农业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服务农村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农业人才在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方面开拓进取。让更多农业人才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并将各类现代化手段运用于农业生产、科研及经营管理中。

在优化农业人才结构方面,要增加创新型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比重,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建设,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调整升级现有学科专业体系。例如,增设农业大数据、数字化农业等专业核心课程,多层次、多路径融入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等跨学科前沿知识。其次要培养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引进跨行业、跨领域、跨业态的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作导师,建立以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师资体系。最后要完善配套激励措施,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释放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人才的主阵地。在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要重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农业人才为目标。

注重农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应积极提供实验条件和科研资源,通过设立创新实验室、开展科技竞赛、举办创新创业讲座等活动,营造良好学习创新氛围。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应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通过组织田间教学、农场实习等活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在国际视野培养方面,可通过开设国际课程、邀请海外专家讲座、组织国际交流项目等方式,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完善学科体系构建,以新农科为统领,对接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整合和优化农学、园艺、林学、动物科学等农业类专业。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和市场需求,设置以技能提升为核心、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的专业课程,并融入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培养更多农业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产学研合作,可依托科研院所、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实践平台。发挥学校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与地方政府或涉农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项目研发、人才培养、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等活动。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资源。

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培养更多农业人才,还需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一方面,强化新农科建设专项政策,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涵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就业创业等维度,形成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学费减免和奖学金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农业专业。另一方面,优化协同育人和人才评价体系,推动高校与农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指导。构建包括学术成果、实践能力、社会贡献等多元化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培养更多农业人才,还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农业人才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尊重农业人才、崇尚农业科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人才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全方位服务。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合作,鼓励更多农业人才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科研合作项目。

总而言之,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多维度共同推进,确保教育培养、政策支持、国际交流等各环节紧密衔接,共同发力,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新动力。

(作者:李春顶李宁静,分别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李昉、郝孟佳)

责任编辑:308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