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这是什么意思?具体来看是如何说的?
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提出了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推进同城户籍准入年累计互认
探索在符合条件的大都市区或城市群实施同一城市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尝试以常住户口登记户籍制度,引导人口有序落户。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社会保障转移接续。加快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多层次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和交换系统,推进跨地区、跨层次、跨部门的业务合作。
二是提高人力资源服务质量
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简化和优化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流程,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事后监管。依托服务能力和水平较强的专业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社团等社会组织,建立专业性强、社会范围广、规范化程度高的社会鉴定机构,开展职称社会鉴定。
哪些地方将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
明确规定:除超大、特大城市外的城市试行。
也就是说北上广深等城市,就不适合此种制度。
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有什么好处?看看下面的几方面,我们就能知道相关变革意义了。
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户籍制度,终于有了很大的改革。这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值得庆祝。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户籍制度不得不改革。事实上,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民生需要,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各种定居政策。
户籍制度的前世今生
在60后、70后这一代,户籍可以说对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孩子的目标是努力学习,努力在城市定居,吃“商品粮”。
在我国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户口制度起到了修海的作用。它把农民困在了土地上,稳定地实行了“剪刀差”,完成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
然而,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进市场经济和城市化是大势所趋。相反,户口制度起到了阻碍作用。因为城市化需要大量涌入的人从事建设和消费,大量农民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怨声载道。因为缺乏归属感,农民工挣的钱不太舍得花。
近年来,中国削弱了户籍制度在布局的主导地位。如果你搜索“抢人之战”,你会发现许多城市都在争夺定居条件。
不是说这些城市慈悲为怀,而是户籍能给人带来的价值越来越低。如果不是超大城市户口,不如农村户口。
为什么不在超大城市试行?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个一个吃。既得利益。这是开玩笑吗?
一方面,如果超大城市的开放是直接开放的,那么大家都会来北上广深就医,必然会对大城市的医疗体系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尤其是北口带来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红利,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既得利益者不同意,改革的阻力就会增加。
对城市农民工有意义。例如,自贡公民去株洲工作,对他来说,方便的户口登记有利于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的落实。
此外,都市区内的区际协调确实有助于变相统一和提高非中心城市的社会保障福利,如养老、医疗保险。
但如果说社保之外的东西,那真的什么都不是。比如受教育权取决于学区,有户籍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