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能过剩难以化解的原因有很多,如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影响、各方利益动机的影响、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等深层次原因。
(1)国内外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自2008年金融企业危机以来,全球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需求明显减弱。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继续疲软。住房和汽车这两大主要消费者已逐步走出“成长期”,与之密切相关的钢铁、水泥和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迅速加剧。
(2)产业政策的实施不确定,导致生产能力越来越下降
在长期稳定生产的压力下,部分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不到位。比如钢铁行业,国家提出了2000万个大型钢铁项目,前提是必须淘汰2000多万个落后的小型钢铁项目。这种“等量替换”或“减量替换”的原则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会走样。往往应该淘汰的小项目都是通过一些不正规的手段混过去的。最终小项目不停工,大项目再建,导致产能增加。
(三)地方人民政府对过剩产能的隐性环境保护问题阻碍产能削减
首先,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是地方GDP的主要贡献者,是保证就业的重要力量。在绩效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地方政府积极削减产能的动力不足。其次,钢铁企业等重化工企业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最后,国家市场分割使得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护地方大企业,尤其是很多产能过剩行业的国企,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被动选择。
(四)银行,企业缺乏主动性作为动力
除了地方政府之外,银行不想主动解散产能,因为它担心产能过剩会使坏账变成坏账,导致不良资产增加,从而侵蚀利润。对于企业来说,行业亏损不一定意味着破产倒闭。为了保持市场地位,熬过行业寒冬是一种竞争战略。同时,大量重化行业国有企业普遍缺乏硬预算约束,不根据市场情况积极调整生产决策。靠政府过冬的想法并不罕见,降低产能成为纸上谈兵。
(五)市场机制在资源分配中没有发挥根本作用
资源管理要素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发展滞后,能源、资源、土地没有可以按照稀缺性和环境替代性量化;能源税费低,节能投入资金不足,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够,税费减免不合理,导致学生一些研究项目中一些国家能源行业和高耗能行业的成本控制没有反映行业的真实情况,项目利润虚高。这种不完全成本刺激了投资的盲目性,再加上市场的无序无序竞争,最终结果就是优势不会被淘汰,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对微观经济的不利影响
一是部分进行行业发展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效益大幅下滑。自年中以来,由于产能过剩和需求增长放缓,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与3月份的高点相比,截至10月底,钢材价格下跌了30%以上。同时,许多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前10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1.2%,同比下降52.2个百分点;第二,产销率下降,库存管理增加,成本可以增加。自3月以来,工业产品的销售率连续五个月同比下降,其中从8月到10月连续三个月下降。与此同时,企业的库存量显著增加。1-9月,39个行业中16个行业的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钢铁、石化、化纤行业的成品库存同比增长30%以上。三是亏损企业亏损增加。前三季度亏损导致企业经营亏损1531.7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中国钢铁、石油生产加工和化纤行业出现亏损企业经济亏损近一倍以上。一至十月工业企业总亏损达到百分之二十二点三七,比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零点四一。第四,就业能力不足,资源管理闲置浪费。目前铁合金、电石等明显过剩行业的企业开工率已降至一半以下;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逐渐下降。总的来说,目前的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宏观幸福,微观担忧”的现象。
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
首先,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会导致整体价格水平大幅下降,造成强大的通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9月以来,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三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采购价格指数的增长正在加速和下降,主要是由于集中各种工业产能的释放,加剧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通缩压力逐渐加大。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会给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其次,产能过剩的发展会降低生产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市场预期,使经济发展增长面临问题越来越具有明显的下行压力。第三,产能过剩的发展将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大幅增加。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增长过快
房地产、钢铁等一些行业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远远超过需求扩张。这表明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严重失衡。在2002年至2005年的连续四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消费增长率(社会消费品总零售数)在9%至13%之间,前者大约是后者的两倍。投资是当期需求,下一期形成供给。供应能力继续以大约两倍于需求(最终需求)的速度增长,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未来几年的产能过剩。
技术原因容易扩大产能,说明供给能力增长明显快于需求能力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资金,全供给技术进步的加速和投资增长系统瓶颈的弱化(政府放松了对产业准入的控制),供给能力有所加速,而需求能力的增长却相对缓慢,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其次,体现在产业许多企业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这使得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产出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上,而不是体现在集中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的提高上
第三,产业集中不高,特别是在很多行业,由于体制原因,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仍然无法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例如,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和体制改革的滞后,许多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并购难以实现,其结果往往是产业的过度竞争,也就是说,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很难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因此,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自我纠正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的结合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暴利效应”也增强了一些行业的投资增长。比如产业,钢铁,汽车等都有暴利因素,使得社会的资金加倍的流向这些行业,最终使得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度扩张。其中的一种情况是,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的结合使得一些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从而导致要素价格的扭曲。例如,由于垄断因素的影响,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导致运力缺口大。因此,尽管煤炭供应迅速增长,但由于产能不足,煤炭价格飙升,导致“暴利”,这将进一步诱使地方政府增加对煤炭行业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