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重庆市渝中区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方位、系统性、整体性重塑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行政执法一体化的“渝中方案”。
“整体政府”理念 锻造综合执法队伍
渝中区深入推进精减综合执法队伍,保留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文化市场、应急管理4支综合执法队伍,区级执法队伍精减率达55.5%。为11个街道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实行“街队合一”体制,以街道名义开展行政执法。同时,推动街道综合执法岗位人员回归,新增街道执法编制22个。此外,该区还编制执法工作手册和法律法规汇编,建立分类分级分层执法培训机制,开展“理论培训+实战演练”“德法相伴文明渝中”主题实践活动、录制文明执法公开课、 “文明执法大比武”等活动,全面提升执法队伍能力素质。
“一体联动” 目标重构执法职责体系
渝中区积极推动横向集中理顺执法体制机制,完成首批337项执法事项划转工作,明确街道法定执法事项11项,依法委托街道执法15项。同时,将50项部门执法事项赋权街道行使,实时跟踪评估、动态调整,构建起“法定+赋权+委托”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让街道“既看得见又管得着”,有效打通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
效能化改革 提升执法监管质效
渝中区通过制定《渝中区关于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推动重点领域制定减免罚清单,探索“执法观察期”,推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等工作机制,实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同时,以“一件事”为切口,拓展建筑工地、人行道违停、餐饮场所等综合场景,并探索将洪崖洞景区管理所需执法事项相对集中到朝天门街道统一行使,积极打造景区一体化治理新路径。
数字化变革 优化执法运行模式
渝中区依托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将街道范围内的执法力量全部纳入“平安法治板块”统一调度,实现协同指挥一屏掌控,构建问题发现、流转、处置、执法、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制定案件移送、争议协调、重大执法协作等9个配套制度,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在区司法局执法协调监督科加挂“渝中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牌子,强化对综合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职能,制定年度执法监督计划,健全执法监督意见书、督办函等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