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陇南实现旅游花费260.41亿元
14日下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陇南市构建“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举措和成效作了通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陇南市累计接待游客4567.71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260.41亿元,文旅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陇南市地处甘肃东南部,东连陕西,南接四川,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辖八县一区,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这里兼具北国雄奇与南国灵秀,官鹅沟、万象洞等知名景点与2100多个美丽乡村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近年来,陇南市践行“两山”理念,按照“五个新陇南”目标定位,加快建设“三城五地”,以文旅康养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品牌大景区、构建陇南—九寨沟大旅游圈、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文旅康养产业集群等举措,加快推进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西北地区知名康养目的地。
在强基固本挖潜能方面,陇南市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加快建设武都万象、康县青龙山等大景区,拓展提升乡村休闲游区域版图。旅游资源普查单体总量、4A级以上景区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等,“甘肃·陇上江南·乡村休闲度假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同时,陇南市坚定走文旅融合之路,让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焕发新生。如武都高山戏等非遗剧种通过沉浸式演艺焕发新生,西和乞巧节等5项国家级非遗吸引年轻游客,原创歌曲《娥嫚》全网点击量突破30亿次,秦小虎等系列文创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此外,牵头成立甘陕川毗邻地区文旅环线战略联盟,推出“三日游三省”精品线路,深化“文旅+”发展思路,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水平。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陇南市文旅企业增加85家,总量达到190家,加紧布局“康养游”“研学游”“亲子游”等新业态。
在创新突破积势能方面,陇南市强力推进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完善文旅产业基础设施,打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如武都裕河景区等建成运营,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打造“红军长征在陇南”主题线路,宕昌哈达铺等红色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近140万人次。
同时,深化实施“百千万全”工程,把乡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吃上“旅游饭”。目前,陇南市建成国家等级旅游民宿1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陇南成功入选被誉为国内民宿品牌“奥斯卡”的黑松露奖,被评为“年度最具投资潜力目的地”,两当云屏成功创建甘肃首个国际慢城。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接近旅游接待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此外,陇南市打造现象级旅游IP,塑旅游品牌、增旅游效益。抢抓“跟着赛事去旅行”新时尚,持续举办体育赛事,打造“一县一品”文体赛事。武都万象大景区联动多板块,打造综合型景区;青龙山大景区规划建设多个子项目,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打造VR/AR沉浸体验等智慧服务,优化“一部手机游甘肃(陇南)”平台,推进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多部门数据共享,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在紧抓机遇汇动能方面,陇南市率先发展微短剧拍摄、沉浸式剧本游等新业态,探索创新模式,制定扶持政策,推出全链条服务,引入高端项目,利用四季气候差异发展候鸟式旅居。
同时,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推行“文旅康养创客计划”,加强政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紧缺人才,壮大旅游服务人才队伍。紧盯做强文旅康养产业链,引进文旅龙头企业,培育新型主体,引导中小微企业等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培育入规企业,做大规上文旅企业规模。
陇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进军表示,陇南文旅康养产业将以“大景区集群”重塑文旅版图、以“非遗活化工程”赓续文化根脉、以“两点+两带+两域+两环”释放生态价值,书写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陇南答卷。(记者 刘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