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种猪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养猪“一哥”牧原,在2021年成立了子公司河南牧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种猪场,开展种猪销售业务。2022年,牧原销售种猪34.6万头,成为国内最大的种猪销售企业之一。
(资料图片)
今年4月,秦英林在第十九届畜牧科技与经济(全球)高层论坛上分享的牧原育种的“十破十立”,对种猪和育种行业带来不小冲击。
对于行业老大的做法和观点,业内毁誉参半。既有不遗余力的吹捧,也有毫不避讳的质疑。
不少种猪领域专业人士认为其有悖育种科学,否定了育种工作。
也有人认为,牧原凭借此法登顶全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生产指标各项数据都十分优秀,事实证明它的育种方法能在生产上带来更好的效益,应属大胆创新,另辟蹊径。
到底什么是育种?育种是否有确定的基本路线?牧原的做法是否值得推崇?引发了行业热议。
牧原抛出了非常吸引眼球的言论,乍看之下打破了常规的金字塔育种体系,笔者认为,牧原公开提出的“十破十立”是一个思想纲要,依然有较多细节需要进一步阐明,也有进一步的解释空间。仍要具体到操作细节,才能决定其基本逻辑是否科学,以及是否值得学习和复制。
比如,其中一条对“纯种选育”的观点。牧原提出“不依赖纯种,不迷信原种”但需要追求“性能稳定”。如果指的是完全不做纯种选育,那么如何保障后代“性能稳定”?
延伸到下一个问题,“不求‘正二元’,只要产子多就好,以及不恪守三元杂交模式,只要生长快、肉质好就好。”也有国际知名育种企业(如PIC)采用多系杂交,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二元”。如果牧原所说的“不求正二元”指的是这种模式,那么其实很好理解,但如果仅仅指的是轮回杂交或者商品猪种用,那如何保障其“产子多”等性状呢?
众所周知,种猪的性能最终需要体现在商品猪上,而这其中是有一段延迟的。从挑选种猪到商品猪出栏,就像“开盲盒”的过程。
业内有观点认为,牧原提出的方式就像把“已知”的盒子又变成“盲盒”,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育种。
当前行业对种猪已经从量的需求转向质的需求,假如继续采用轮回杂交或商品猪做种,是否可以保障后代表现出人们所追求的性状?以及在商品群如何最大化杂交优势?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回答。
笔者认为,任何观点,应当从当事企业的利益角度和客观条件来看。牧原是一家成功的猪企,其育种路线有利于降低其自身的成本。但对于体量更小的企业是否适用?其外销种猪质量表现如何?很难说。
除了企业自身效益,还应考虑长期公共利益。而牧原此法是否能为种业带来积极的变革,还需时间验证。
□王之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