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生日是今朝,从林黛玉的生日苏曼殊的诗,说说仲春花朝节
“江头青放柳千条,知有东风送画桡。
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近代苏曼殊《花朝》
(资料图)
苏曼殊这首诗,是写在他23岁这年的仲春,此时他在长沙明德学堂的图画教员,但是他却又以僧人身份居住和游历永福寺。春光正好,曾经祖籍广州的苏曼殊,自小和花农打交道,热爱花事,而此时他尚身心健康,看到湖南山水,兴致盎然,写下这首清新明丽的小诗。
所谓二分春色,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春天三个月,三分春色,到了仲春就是二分,另一个是指春分节气到,春天平分为二。
花朝节,尤其是生产花木的南方,为花农所重视,清朝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节,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花朝。想必童年和少年在广东的苏曼殊不陌生。他曾经在自传体的小说里,描写他做过花农卖花。
花朝节也叫花神节和百花节。苏曼殊没有点花神,却强调是百花生日,可见他对这个日子的喜欢。湖南或者并没有像广东那么形成大规模花木生产,但和风暖气,山林花开,有工作,有住的地方,苏曼殊一个人在孤独里感受春光,有着难得的春的闲适,感受着自己的青春。只是他的生命太过短暂。
在红楼梦里,虽然没有写花朝节,却强调了林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特地经袭人的口点了出来。暗示曹雪芹安排林黛玉是百花花神,最美的天上仙女来到人间。而宝玉的生日是芒种节,却安排在这天送花神,可以知道林黛玉早逝。
古代的花朝节的时间并不固定。但基本都在二月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左右。
唐朝的花朝是二月十五,并没有和二月二混淆。
但是唐朝的花朝,可能别称“落花朝”。因为这个时段也是大量花树缤纷落英的时候。这个落还有飞扬飘舞的含义。
早唐张若虚写的著名的《春江花月夜》,就是二月十五最美的花月之夜。
“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如霰。”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都是指的这二月十五,月光如水但是已经飞花如雪。
但唐人的审美和现在是略有区别的,他们是爱的盛花时候有花开有花落的这种壮美,是百花最盛的顶峰。这种审美风格也影响了日本。
“红妆楼下东郊道,青草洲边南渡桥。
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唐朝 沈佺期《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这是武则天时期的才子官人回忆京城洛阳的花朝节,这天朝臣们早早下朝,陪着皇帝出游,去京城西面的皇家园林看花,这里用的是“落花朝”。
“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
下箸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唐朝 韩翃《送丹阳刘太真》
唐玄宗时代的诗人则将“花朝”分明写做”落花朝”,这证明花朝节,在唐朝还有个盛事,就是看花飞。但这种落花之美并非凋零之感,而是春天的绚烂。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唯美的一句。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杯还独倾。”
说的是在二月十五最美的花朝节,看着最美的月亮,在八月十五最温柔的秋月里,往往是一个人自己喝酒。这也反证了花朝节是热闹出游踏青看花的良辰吉日。
“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李商隐
晚唐的李商隐说自己勤于工作,并没有在美丽的日子休假过,无论是花朝节还是下雪可以休息,他都一如既往在工作上,没有分心,也没有游玩。
“非关无烛夜,其奈落花朝。
几处逢鸣佩,何筵不翠翘。”唐朝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那么这首诗更点明了花朝叫“落花朝”。而且写出这样美丽的节日,许多人都是盛装出游,有许多美丽的女子做陪。但显然李商隐因为妻子离去,已经厌倦了这样的应酬,花开花落,游玩宴会已经不上心了。
唐朝的花朝节主要欣赏桃李飘落之美,但宋朝的花朝节,更注重百花向荣的春之锦绣,所以这个节日,就叫“花朝”,而不是“落花朝”。
又宋朝经济富庶,注重普通人的生活和娱乐,花朝节南北日期不同,有的地方是二月十二,有的地方二月十五,更有各种娱乐集会,比如扑蝶会等。
但是到了清朝,应该是控制民间集会的原因,传统的美丽的盛大花朝节就消失了。但是在南方地区从事花木生产的花农延续了古老的花神祭祀。
回到红楼梦,可以看到至少在书中,花朝节是作为象征意义的存在,实际是为了衬托林黛玉的美丽和地位,是花神转世。
苏曼殊这首诗的意义何在呢,就是提醒人们,在中国文化和风俗里,还有个美丽的花朝节。
樱花Cherry Blossoms
当下经济繁荣,各个地方的花朝节也在复兴,虽然是以文化带动经济,而且节日也不固定,但是“花朝”的存在,就已经是向传统文化致敬,重拾文化的雍容与自信。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