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北海港铁山港东港区榄根作业区“1-2号泊位及南1-3号泊位水工和道路堆场工程”(以下简称铁山港东港区榄根项目)沉箱出运安装施工圆满收官,标志着打通玉林出海通道又向前迈出一步。据介绍,中交四航局自2007年开始扎根铁山港建设,已先后完成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1-6号6个15万吨级泊位建设任务。
(相关资料图)
“稳”字当头,59件千吨级沉箱精准安放
“铁山港东港区榄根项目共有59件沉箱,33件大沉箱、26件小沉箱,大沉箱每件重量达2810吨。所以沉箱出运、安装是项目的重难点控制性关键工程之一。”项目经理饶华亮介绍。
为克服沉箱出运、安装难题,在饶华亮带领下,中交四航局项目建设团队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典型施工进行了仔细分析和总结,根据海况、天气等实际情况持续优化施工工艺,并针对不同季节的潮位、天气等因素编制相应的预案,克服了工期紧、拖航远、交叉作业安全隐患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我们采用气囊牵引方式进行上驳,在沉箱上驳后进行加固,特意选择风浪较小、天气条件良好且具有足够的水深情况下进行拖航,并利用北斗定位系统辅助定位安装,最终确保59件沉箱精准安放。”全程参与沉箱出运、安装施工的项目经理助理何忠奎说。
“沉箱的出运、安装工作,都是在精准的策划下执行,为了计算潮水时长,我们提前两个月在出运码头设置水尺,每天定点观测、分析水位变化与理论的差异,再根据天气预报和潮水统计表做好出运、安装前的交底,搭驳前半小时对潮水的变化进行再一次复核,每一步都不敢放松。”正是凭借着这份稳健,饶华亮带领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顺利啃下沉箱出运安装这块“硬骨头”。
自主研发,确保沉箱有个“安稳的家”
水下块石基床夯实是重力式码头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和质量控制关键点,夯实质量关系到码头基础的施工期沉降和工后沉降。基床夯实的传统方法是人工操作履带吊吊夯,这种工艺不仅打夯高度不足、效率低,而且容易漏夯,难以满足纵横向相邻“压半夯”的要求。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当时想研发一台升级版移动打夯机来解决问题,但是打夯机的行走结构和打夯结构是分开的,我们进一步进行优化,研究了一套程序给它们安上‘共同大脑’。”饶华亮说。
有了“共同大脑”的“全自动程控船载轨道式基床打夯机”,通过设计控制自动行走、自动夯实模块的应用,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人机触摸屏实现了压“半夯”的精确定位,保证了工艺质量,并通过远程遥控、轨道式作业,解决了传统基床夯实工艺受潮汐影响大、质量可控性弱等难题,工效提升了150%。
此外,项目部技术创新团队还自主研发“轻型液压水下铺石整平一体机”水下整平装备,通过液压推动布料杆的移动,不断对基床未达设计标高的局部区域采用碎石填平,不仅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提升项目施工质量,还代替了水下人工作业,减少潜水作业安全风险,安全质量成效显著。
据介绍,铁山港东港区榄根项目是北海铁山东港片重点打造的临港产业组团基础性工程之一,主要建设内容为码头水工拟建设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3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设计年吞吐量620万吨(设计优化后可达1200万吨)。作为广西玉林龙潭产业园建设的水上咽喉,项目建成后,将打通玉林出海通道,有效促进玉林向海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