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壤塘,正处于一年之中最美的时节。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杜柯河水静静流淌。一条条宽敞整洁的公路蜿蜒向前,犹如一条条哈达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勾勒出一幅圣洁美丽的画卷。
壤塘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又名壤巴拉塘,藏语意为“财神居住的地方”。然而,受限于交通“窄险难差”困境,这里一度是全州最闭塞、最贫穷的县。“以前村里到县城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还要翻越海拔4000米的尕卡岭。”南木达镇南木达村蒲瓦特老人回忆起过往感叹道。
(资料图片)
近年来,壤塘县打通317国道、227国道等主动脉,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牵引,畅通中南路、上南路等农村公路内循环,全县初步形成了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一条条崭新的沥青路通向了偏僻山村,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走上了康庄大道。
以项目和资金为牵引倾力帮扶
连通城乡的交通路网,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也打破了壤塘的发展瓶颈。“以前从壤塘到成都需要70小时,现在只需7个小时。”经常往返壤塘、成都两地的客运司机俄军明深有感触。
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智力等方面的倾力帮扶。自2009年起,交通运输部统筹部、省、州交通系统力量,以项目和资金为牵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截至2022年年底,部省累计投入资金29.7亿元,实施交通项目144个,建设国省干线公路4条204.9公里、农村公路80条662.2公里、桥梁35座,开通城乡公交线路7条。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运输服务司、珠江航务管理局、规划研究院、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等结对帮扶力量,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760余万元,广泛开展党建扶贫、以购代捐、爱心助学、技术援助等帮扶活动;以人才帮扶为牵引,开拓新发展思路,先后选派一批优秀干部来此挂职,通过内引外联、牵线搭桥、献计献策,为壤塘交通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目前,壤塘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02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744.7公里。2021年,壤塘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2年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响应式运输服务逐渐普及
公路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养好,做好公路养护是关键。壤塘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积极推进交通发展,围绕建设“一张网络”、释放“两大潜力”、补齐“三大短板”、强化“四项能力”发展思路,重点实施骨干网络提档、路旅融合提质、乡村振兴提速、运输服务提升、行业管理提效五大工程。
全县共明确各级“路长”118名,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格局。该县还积极推行市场化养护,抓好试点试行,将227国道、上南路、453省道部分路段纳入试点范围。
在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方面,壤塘县完善运输服务配套设施、加大资金补助力度、推动“客货并举、交邮结合”,推行学生班车、就医电话专车、县内包车、预约服务等响应式运输服务,实现县乡村四级物流网络全覆盖、“快递进村”全覆盖。
群众深度参与公路发展
家门口通公路、家门口上客车是老百姓心之所向。壤塘县把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主动权交给群众,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实施“以工代赈”、参与质量监督等方式,让群众切实参与交通建设、交通治理、爱路护路。
壤塘县先后投入5000万元,将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并积极开发“四好农村路”就业岗位202个,让农牧民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在建设程序和质量监督机制上,该县采用“打捆招标+三级质保”的方式,将农村公路项目打捆招标,优化程序、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同时,将村民纳入质量监督主体,形成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督体系,让农牧民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发展的监督者。
曾经,受交通因素制约,中壤塘镇面临着产业单一、好货难销的窘境。如今,227国道全线贯通,壤巴拉文化旅游4A景区建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壤塘村成立了云端畜牧专业合作社、云端酒店等多个村集体经济,创立了壤巴拉云端品牌,率先搭上了致富快车。